梁济思想探析
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0-15页 |
1.研究必要及其意义 | 第10-11页 |
2.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3.学术创新 | 第13页 |
4.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第1章 政治思想 | 第15-27页 |
1.1 .为政以德 | 第15-16页 |
1.2 .人弊与法弊 | 第16-17页 |
1.3 .兴官德 | 第17-20页 |
1.4 .国家与国民 | 第20-22页 |
1.4.1 国家观念 | 第20-21页 |
1.4.2 国与民之相依 | 第21-22页 |
1.5 .帝制与共和制为平等之关系 | 第22-23页 |
1.6 .士风、贤人与政治 | 第23-27页 |
第2章 道德伦理思想 | 第27-32页 |
2.1 .对于传统“诗礼纲常”的体认 | 第27-29页 |
2.2 .对儒家道德的认识和论述 | 第29-30页 |
2.3 .将儒家道德视为人类普遍价值和真理 | 第30-32页 |
第3章 教育思想 | 第32-43页 |
3.1 .社会教育 | 第32-36页 |
3.1.1 教育居民 | 第33-34页 |
3.1.2 教育巡警 | 第34-35页 |
3.1.3 教育犯人 | 第35-36页 |
3.2 .家庭教育 | 第36-43页 |
3.2.1 对于教育内容与路径的拓宽 | 第36-37页 |
3.2.2 教育方式的趋新 | 第37-41页 |
3.2.3 提倡并践行女子教育 | 第41-43页 |
第4章 社会思想 | 第43-57页 |
4.1 .存国性 | 第43-44页 |
4.2 .启民智 | 第44-51页 |
4.2.1 支持友人办报 | 第46-48页 |
4.2.2 改编新戏剧 | 第48-49页 |
4.2.3 与庶民折节下交 | 第49-51页 |
4.3 .培民德 | 第51-53页 |
4.4 .养民生 | 第53-54页 |
4.5 .兴女权 | 第54-57页 |
第5章 梁济之死及其原因 | 第57-67页 |
5.1 .殉清与殉世 | 第57-59页 |
5.1.1 生在清所以忠于清 | 第57-59页 |
5.1.2 禅让之义不容辜负 | 第59页 |
5.2 .警世唤新 | 第59-62页 |
5.3 .殉道与主义 | 第62-63页 |
5.4 .官场失意与中年危机 | 第63-67页 |
结语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3页 |
附录 | 第73-75页 |
后记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