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绪论 | 第9-15页 |
1.1 概述 | 第9-10页 |
1.2 地震下钢筋混凝柱破坏模式的国内外研究动向及发展 | 第10-11页 |
1.3 钢筋混凝土柱的破坏模式 | 第11-14页 |
1.3.1 弯曲破坏 | 第12页 |
1.3.2 剪切破坏 | 第12-13页 |
1.3.3 弯剪破坏 | 第13-14页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2.钢筋混凝土柱地震下破坏模式的判别方法 | 第15-25页 |
2.1 引言 | 第15页 |
2.2 常见的判别方法 | 第15-17页 |
2.2.1 观测法 | 第15页 |
2.2.2 参数判别法 | 第15-16页 |
2.2.3 理论法 | 第16-17页 |
2.3 截面总剪力的计算 | 第17-18页 |
2.4 截面剪力需求的计算 | 第18-23页 |
2.4.1 基本假定 | 第18-19页 |
2.4.2 材料本构关系 | 第19-22页 |
2.4.3 基本原理 | 第22-23页 |
2.4.4 计算步骤 | 第2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3-25页 |
3 Vp/Vn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5-51页 |
3.1 引言 | 第25页 |
3.2 影响因素 | 第25-44页 |
3.2.1 剪跨比 | 第25-27页 |
3.2.2 轴压比的影响 | 第27-30页 |
3.2.3 纵筋配筋率的影响 | 第30-32页 |
3.2.4 箍筋配筋率的影响 | 第32-35页 |
3.2.5 箍筋间距的影响 | 第35-37页 |
3.2.6 配筋特征值 | 第37-39页 |
3.2.7 配箍特征值 | 第39-41页 |
3.2.8 混凝土强度 | 第41-44页 |
3.3 双变量相关分析 | 第44-47页 |
3.3.1 相关分析检验方法 | 第44页 |
3.3.2 显著性检验 | 第44-45页 |
3.3.3 相关分析结果 | 第45-47页 |
3.4 偏相关分析 | 第47-4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4 判别方法的改进 | 第51-67页 |
4.1 引言 | 第51页 |
4.2 判别的正确率 | 第51-52页 |
4.3 Vp/ Vn的比值的分布函数 | 第52-61页 |
4.3.1 概率统计 | 第52-53页 |
4.3.2 累积频率分布函数 | 第53-61页 |
4.4 改进的判别方法 | 第61-65页 |
4.4.1 贝叶斯公式 | 第61-62页 |
4.4.2 概率函数 | 第62-6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67-69页 |
5.1 结论 | 第67-68页 |
5.2 展望 | 第68-6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