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同仁、泽库地区三叠纪岩浆岩形成时代及其成因研究
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3-16页 |
1.1 课题来源 | 第13页 |
1.2 选题依据 | 第13-14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 论文完成工作量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6-21页 |
2.1 地质背景 | 第16-17页 |
2.2 地层研究概况 | 第17-20页 |
2.2.1 三叠系(T) | 第17-18页 |
2.2.2 白垩系(K) | 第18-19页 |
2.2.3 古近系-新近系(E-N) | 第19页 |
2.2.4 第四系 | 第19-20页 |
2.3 构造 | 第20-21页 |
2.3.1 褶皱构造 | 第20页 |
2.3.2 断裂构造 | 第20-21页 |
第三章 三叠纪岩浆岩岩石学特征 | 第21-23页 |
3.1 火山岩岩石学特征 | 第21页 |
3.1.1 安山岩 | 第21页 |
3.1.2 英安岩 | 第21页 |
3.2 侵入岩岩石学特征 | 第21-23页 |
3.2.1 花岗斑岩 | 第21-22页 |
3.2.2 花岗闪长岩 | 第22-23页 |
第四章 分析方法 | 第23-25页 |
4.1 SHRIMP锆石U-Pb年代学分析方法 | 第23页 |
4.2 岩石地球化学分析方法 | 第23页 |
4.3 全岩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方法 | 第23-24页 |
4.4 锆石Hf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方法 | 第24-25页 |
第五章 锆石U-Pb年代学特征 | 第25-27页 |
5.1 SHRIMP锆石U-Pb测年结果 | 第25-27页 |
第六章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 第27-37页 |
6.1 主量元素特征 | 第27-32页 |
6.1.1 火山岩主量元素 | 第27-30页 |
6.1.2 侵入岩主量元素 | 第30-32页 |
6.2 稀土、微量元素 | 第32-34页 |
6.2.1 火山岩稀土、微量元素 | 第32-33页 |
6.2.2 侵入岩稀土、微量元素 | 第33-34页 |
6.3 全岩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34-35页 |
6.4 锆石Hf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35-37页 |
第七章 研究区三叠纪岩浆岩的成因及形成环境 | 第37-44页 |
7.1 岩石形成时代及分布特征 | 第37-38页 |
7.2 岩石成因 | 第38-39页 |
7.3 形成环境 | 第39-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