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英文缩略语 | 第9-10页 |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益气活血利水法治疗气虚血瘀水停型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 第10-21页 |
| 1 病因病机 | 第10-14页 |
| 1.1 慢性心力衰竭的经典学说 | 第10-13页 |
| 1.2 慢性心力衰竭的其他学说 | 第13-14页 |
| 1.2.1 脉络学说 | 第13页 |
| 1.2.2 毒邪致病说 | 第13-14页 |
| 1.2.3 三焦理论 | 第14页 |
| 2 辨证分型 | 第14-15页 |
| 3 临床研究 | 第15-18页 |
| 3.1 中成药治疗 | 第16-17页 |
| 3.2 中药针剂治疗 | 第17-18页 |
| 4 慢性心衰中西医结合治疗现状以及展望 | 第18-20页 |
| 5 结语 | 第20-21页 |
| 前言 | 第21-24页 |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24-43页 |
| 第一章 临床资料与方法 | 第24-30页 |
| 1 研究对象 | 第24页 |
| 2 诊断标准 | 第24-25页 |
| 2.1 西医诊断标准 | 第24页 |
| 2.2 中医证诊断标准 | 第24页 |
| 2.3 心功能分级标准 | 第24-25页 |
| 2.4 中医症候积分标准 | 第25页 |
| 3 纳入标准 | 第25页 |
| 4 病例排除标准 | 第25-26页 |
| 5 终止标准 | 第26页 |
| 6 中医证候积分评分标准 | 第26页 |
| 7 中医证候积分疗效判定标准 | 第26-27页 |
| 8 安全性评价标准 | 第27页 |
| 9 研究方法 | 第27-28页 |
| 10 技术路线图 | 第28页 |
| 11 分组方法 | 第28-29页 |
| 12 疗效观察 | 第29页 |
| 13 安全性观察 | 第29页 |
| 14 统计方法 | 第29-30页 |
| 第二章 数据与结果 | 第30-37页 |
| 1 人口学资料 | 第30-31页 |
| 2 中医症候评分 | 第31-32页 |
| 3 6min步行距离 | 第32-33页 |
| 4 NT-proBNP | 第33-35页 |
| 5 明尼苏达心衰量表积分 | 第35页 |
| 6 左室射血分数 | 第35-37页 |
| 第三章 讨论 | 第37-42页 |
| 1 方剂组成 | 第37页 |
| 2 关于试验结果的思考 | 第37-40页 |
| 3 益气活血中药的药物作用机理 | 第40-42页 |
| 第四章 结论 | 第42-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8页 |
| 附录 | 第48-50页 |
| 致谢 | 第50-51页 |
| 个人简历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