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移动通信论文

非正交多址技术SCMA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18页
    1.1 SCMA的背景与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第13-16页
        1.2.1 SCMA编码本设计的研究现状第13-15页
        1.2.2 SCMA解调算法的研究现状第15-16页
    1.3 本文的主要贡献与创新第16-17页
    1.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第17-18页
第二章 SCMA原理第18-28页
    2.1 SCMA结构第18-19页
    2.2 SCMA编码本设计原理第19-22页
        2.2.1 基于格理论的母星座图第19-21页
        2.2.2 映射矩阵第21页
        2.2.3 相位旋转矩阵第21-22页
    2.3 SCMA解调理论第22-27页
        2.3.1 最大后验概率准则第23页
        2.3.2 最大似然概率准则第23-24页
        2.3.3 MIMO球形译码检测第24-26页
        2.3.4 MIMO列表球形译码第26-27页
    2.4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三章 SCMA编码本第28-48页
    3.1 T-SCMA编码本第28-34页
        3.1.1 基于笛卡尔乘积的母星座图第28-30页
        3.1.2 映射矩阵与相位旋转矩阵第30-31页
        3.1.3 仿真分析第31-34页
    3.2 star-QAM编码本第34-38页
        3.2.1 star-QAM母星座图第34-35页
        3.2.2 映射矩阵与相位旋转矩阵第35-36页
        3.2.3 仿真分析第36-38页
    3.3 Top-down编码本设计方法第38-41页
        3.3.1 六角格星座图第38-39页
        3.3.2 Top-down母星座图的分割第39-40页
        3.3.3 Top-down映射矩阵以及相位旋转第40页
        3.3.4 仿真分析第40-41页
    3.4 基于球形编码编码本设计方法第41-44页
    3.5 高维旋转星座图编码本第44-47页
        3.5.1 高维旋转星座图第44-45页
        3.5.2 仿真分析第45-47页
    3.6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四章 SCMA解调算法第48-68页
    4.1 MPA第48-52页
        4.1.1 因子图与和积算法第48-50页
        4.1.2 MPA实例第50-51页
        4.1.3 MPA仿真第51-52页
    4.2 LOG-MPA与MAX-LOG-MPA第52-57页
        4.2.1 LOG域MPA第52-53页
        4.2.2 MAX-LOG域MPA第53页
        4.2.3 LOG-MPA与MAX-LOG-MPA仿真第53-57页
    4.3 PM-MPA第57-58页
        4.3.1 部分边缘化MPA第57页
        4.3.2 PM-MPA性能仿真与分析第57-58页
    4.4 LSD-MPA第58-63页
        4.4.1 列表球形译码MPA第58-62页
        4.4.2 LSD-MPA性能仿真与分析第62-63页
    4.5 Max-Re-LOGMPA第63-67页
    4.6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第五章 基于无人机协同通信的SCMA系统第68-77页
    5.1 无人机协同通信第68页
    5.2 无人机协同通信系统建模第68-72页
        5.2.1 系统模型第69页
        5.2.2 系统帧结构第69页
        5.2.3 用户子载波预映射第69-70页
        5.2.4 导频设计第70-71页
        5.2.5 训练序列第71页
        5.2.6 信道第71页
        5.2.7 信道估计以及SNR估计第71-72页
    5.3 基于SIMULINK的无人机协同通信设计第72-75页
        5.3.1 SCMA编码本映射以及子载波预映射第72-73页
        5.3.2 信道模型第73页
        5.3.3 信道估计以及SNR估计第73-74页
        5.3.4 SCMA解调第74-75页
    5.4 仿真结果分析第75-76页
    5.5 本章小结第76-77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77-79页
    6.1 本文总结第77页
    6.2 未来的展望第77-79页
致谢第79-80页
参考文献第80-8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28 GHz的第5代通信系统在粗糙矩形表面上的散射传播模型的研究
下一篇:探地雷达接收机前端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