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三台山超基性岩与盈江超基性岩形成构造环境对比与含矿性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3页 |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0-11页 |
1.3 技术路线及主要工作量 | 第11-13页 |
第二章 研究区地质背景概况 | 第13-16页 |
2.1 区域地层 | 第14页 |
2.2 区域构造 | 第14-15页 |
2.3 岩浆岩 | 第15-16页 |
第三章 样品分析方法 | 第16-19页 |
3.1 锆石U-Pb同位素分析方法 | 第16页 |
3.2 全岩元素化学分析方法 | 第16-17页 |
3.3 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方法 | 第17-18页 |
3.4 Sr-Nd同位素分析方法 | 第18-19页 |
第四章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 第19-34页 |
4.1 岩相学特征 | 第19-25页 |
4.1.1 三台山蛇纹石化橄榄岩 | 第19-22页 |
4.1.2 盈江尖晶角闪二辉岩 | 第22-25页 |
4.2 主量元素特征 | 第25-31页 |
4.3 稀土及微量元素特征 | 第31-34页 |
第五章 锆石U-Pb年代学和同位素特征 | 第34-43页 |
5.1 锆石U-Pb年代学 | 第34-39页 |
5.1.1 三台山蛇纹石化橄榄岩年代学特征 | 第34-37页 |
5.1.2 盈江尖晶角闪二辉岩年代学特征 | 第37-39页 |
5.2 Hf同位素特征 | 第39-41页 |
5.3 Sr-Nd同位素特征 | 第41-43页 |
第六章 成矿元素特征 | 第43-46页 |
第七章 讨论 | 第46-56页 |
7.1 岩浆源区 | 第46-48页 |
7.1.1 亏损地幔的熔融程度 | 第46-47页 |
7.1.2 俯冲流体的影响 | 第47-48页 |
7.2 构造环境判别 | 第48-52页 |
7.3 三台山和盈江的超基性岩形成构造环境模式 | 第52-56页 |
第八章 结论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7页 |
个人简历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