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29页 |
1.1 过渡金属催化异腈参与的氧化偶联反应 | 第7-16页 |
1.1.1 异腈参与的多组分反应 | 第7-9页 |
1.1.2 异腈参与迁移插入反应 | 第9页 |
1.1.3 氧化偶联反应 | 第9-10页 |
1.1.4 异腈在过渡金属催化下的氧化偶联反应 | 第10-16页 |
1.2 过渡金属催化胺类化合物C-N键断裂 | 第16-20页 |
1.2.1 未活化的胺类化合物C-N的断裂 | 第16-19页 |
1.2.1.1 一级胺C-N键的断裂 | 第16-17页 |
1.2.1.2 二级胺C-N键的断裂 | 第17-18页 |
1.2.1.3 三级胺C-N键的断裂 | 第18-19页 |
1.2.2 已活化季铵盐C-N的断裂 | 第19-20页 |
1.3 α-氧代羧酸脱羧偶联反应 | 第20-26页 |
1.3.1 过渡金属催化的α-氧代羧酸的脱羧偶联反应 | 第20-23页 |
1.3.2 光催化的α-氧代羧酸的脱羧偶联反应 | 第23-26页 |
参考文献 | 第26-29页 |
第二章 钯、铜催化叔丁基异腈与芳基硼酸氧化偶联反应选择性得到酰胺及二酮化合物 | 第29-49页 |
2.1 引言 | 第29页 |
2.2 结果与讨论 | 第29-34页 |
2.2.1 考察溶剂对反应的影响 | 第30页 |
2.2.2 考察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 | 第30-32页 |
2.2.3 考察底物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 第32-33页 |
2.2.4 考察添加物对反应的影响 | 第33-34页 |
2.3 底物的适应性考察 | 第34-37页 |
2.4 反应机理的研究 | 第37-38页 |
2.5 反应可能的机理 | 第38-39页 |
2.6 本章总结 | 第39页 |
2.7 实验部分 | 第39-40页 |
2.7.1 仪器与试剂 | 第39-40页 |
2.8 实验过程 | 第40页 |
2.9 产物数据表征 | 第40-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第三章 铜催化苄基季铵盐与硫酚的烷基化反应 | 第49-69页 |
3.1 引言 | 第49-50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50-55页 |
3.2.1 考察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 | 第50-51页 |
3.2.2 考察溶剂对反应的影响 | 第51-52页 |
3.2.3 考察底物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 第52-53页 |
3.2.4 酸、碱对反应的影响 | 第53-54页 |
3.2.5 温度对反应影响 | 第54-55页 |
3.3 底物的适应性考察 | 第55-57页 |
3.4 反应的应用 | 第57-58页 |
3.5 本章总结 | 第58页 |
3.6 实验部分 | 第58-59页 |
3.6.1 仪器与试剂 | 第58-59页 |
3.6.2 实验过程 | 第59页 |
3.7 产物数据表征 | 第59-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
第四章 光催化α-氧代羧酸与硫酚的脱羧偶联反应 | 第69-85页 |
4.1 引言 | 第69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69-73页 |
4.2.1 考察溶剂对反应的影响 | 第70-71页 |
4.2.2 考察碱对反应的影响 | 第71-72页 |
4.2.3 考察反应物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 第72-73页 |
4.3 底物适应性考察 | 第73-76页 |
4.4 机理的研究 | 第76页 |
4.5 本章总结 | 第76页 |
4.6 实验部分 | 第76-77页 |
4.6.1 仪器与试剂 | 第76-77页 |
4.6.2 实验过程 | 第77页 |
4.7 部分产物数据表征 | 第77-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5页 |
总结 | 第85-86页 |
附录 | 第86-94页 |
致谢 | 第94-95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