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绪论 | 第11-15页 |
第1章 中国新主流电影的历史演变 | 第15-25页 |
1.1 建国以来中国电影主流形态的嬗变 | 第15-21页 |
1.1.1 1949 —1987:高度的政治性言说电影 | 第15-18页 |
1.1.2 1987 —2000:艺术化与商业化转变中的主旋律电影 | 第18-20页 |
1.1.3 2000 -至今:全球化语境下的新主流电影 | 第20-21页 |
1.2 新主流电影的发展概况 | 第21-25页 |
1.2.1 新主流电影概念流变 | 第21-22页 |
1.2.2 新主流电影的发展现状 | 第22-25页 |
第2章 新主流电影的创作特征 | 第25-39页 |
2.1 思想内涵的多元化 | 第25-27页 |
2.1.1 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融合 | 第25-26页 |
2.1.2 意识形态的包容性 | 第26-27页 |
2.2 叙事策略的多样化表现 | 第27-31页 |
2.2.1 题材的丰富性 | 第27-28页 |
2.2.2 主题的多维度 | 第28-30页 |
2.2.3 清晰的“伦理化”的倾向 | 第30-31页 |
2.3 人物形象的理性塑造 | 第31-35页 |
2.3.1 从扁平到饱满的英雄形象 | 第32-33页 |
2.3.2 多层次的人物群像呈现 | 第33-35页 |
2.4 商业化的转变 | 第35-39页 |
2.4.1 奇观化的视听盛宴 | 第35-36页 |
2.4.2 类型化的探索 | 第36-37页 |
2.4.3 明星化策略 | 第37-39页 |
第3章 新主流电影兴起的文化动因 | 第39-47页 |
3.1 大众文化与新主流电影 | 第39-43页 |
3.1.1 大众文化的兴起 | 第39页 |
3.1.2 大众文化背景下的新主流电影 | 第39-43页 |
3.2 文化全球化与产业化的语境 | 第43-45页 |
3.2.1 全球化下的“文化输出” | 第43-44页 |
3.2.2 电影产业化与新机遇 | 第44-45页 |
3.3 顺应时代的发展 | 第45-47页 |
3.3.1 “文以载道”的电影思想 | 第45-46页 |
3.3.2 新时代文艺工作的发展需要 | 第46-47页 |
第4章 未来新主流电影的发展范式 | 第47-59页 |
4.1 认同、共性与包容性的缝合机制 | 第47-53页 |
4.1.1 认同:个人与国家、民族的关系 | 第47-49页 |
4.1.2 共性:国家与世界的关系 | 第49-52页 |
4.1.3 包容性:多文化的结合 | 第52-53页 |
4.2 故事性与故事内涵的强化 | 第53-55页 |
4.2.1 类型叙事的深化与拓展 | 第53-54页 |
4.2.2 作者风格与现实主义的回归 | 第54-55页 |
4.3 工业模式下的精品制作 | 第55-59页 |
4.3.1 科技含量与形式多样 | 第56-57页 |
4.3.2 合理性的明星策略 | 第57-59页 |
结语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附录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