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道路养护与维修论文--路面的养护与维修论文

沥青路面环氧抗滑封层技术的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1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2 雾封层技术第13-14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8页
        1.3.1 国外现状第14-17页
        1.3.2 国内现状第17-18页
    1.4 现有的问题第18-19页
    1.5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9-21页
第二章 环氧乳化沥青的微观表征第21-42页
    2.1 环氧树脂介绍第21-22页
        2.1.1 环氧树脂A组分的技术性质第21页
        2.1.2 环氧树脂B组分的技术性质第21-22页
        2.1.3 乳化沥青的技术性质第22页
    2.2 环氧抗滑封层结构与作用机理第22-23页
    2.3 荧光显微镜第23-28页
        2.3.1 原理和设备第23-24页
        2.3.2 制样方法第24页
        2.3.3 图像分析第24-28页
    2.4 AFM第28-30页
        2.4.1 设备和原理第28-29页
        2.4.2 制样方法第29页
        2.4.3 结果分析第29-30页
    2.5 紫外老化方案介绍第30-33页
        2.5.1 光氧老化的反应条件第31-32页
        2.5.2 太阳辐射的研究第32页
        2.5.3 确定太阳辐射当量第32-33页
    2.6 紫外老化设备及方案设计第33-36页
        2.6.1 紫外光耐气候老化试验机第33-35页
        2.6.2 老化时间的计算第35-36页
        2.6.3 误差分析第36页
    2.7 SEM电镜第36-41页
        2.7.1 SEM电镜基本原理及之前的研究第36-38页
        2.7.2 SEM的样品制备第38-39页
        2.7.3 环氧乳化沥青的老化结果分析第39-41页
    2.8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三章 室内试验研究第42-60页
    3.1 集料的技术性质第42-43页
    3.2 湿轮磨耗实验第43-50页
        3.2.1 砂种类的确定第45-46页
        3.2.2 金刚砂粒径的选择第46-49页
        3.2.3 环氧树脂与金刚砂的配比第49-50页
    3.3 拉拔试验第50-56页
        3.3.1 界面理论第50-51页
        3.3.2 试验原理与设备第51-52页
        3.3.3 拉拔破坏形式第52-53页
        3.3.4 拉拔测试过程第53-55页
        3.3.5 料拉拔力评价第55-56页
        3.3.6 养生时间分析第56页
    3.4 搓揉实验第56-59页
        3.4.1 实验步骤第57-58页
        3.4.2 结果分析第58-59页
    3.5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四章 环氧抗滑封层施工技术第60-80页
    4.1 对原路面的要求第60页
    4.2 抗滑封层施工的质量控制第60-61页
    4.3 车辆设备第61-65页
        4.3.1 铣琢车第61-63页
        4.3.2 封层车第63-65页
    4.4 安全保通方案第65-67页
    4.5 施工工序第67-68页
    4.6 环氧抗滑封层工程实例第68-70页
    4.7 工前检测第70-74页
        4.7.1 病害第70-71页
        4.7.2 路面状况评价第71-73页
        4.7.3 路面结构状况评价第73-74页
    4.8 抗滑封层工程量计算第74页
    4.9 工后测试第74-79页
        4.9.1 摆值第74-76页
        4.9.2 构造深度第76-77页
        4.9.3 平整度第77-78页
        4.9.4 渗水性能第78-79页
    4.10 本章小结第79-80页
第五章 经济性能评价第80-90页
    5.1 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理论第80-81页
    5.2 效益-费用分析第81-82页
    5.3 养护工程寿命周期第82-83页
    5.4 全寿命周期费用模型第83页
    5.5 全寿命周期效益模型第83-85页
        5.5.1 效益模型面积第83-84页
        5.5.2 效益评定方法第84-85页
    5.6 全寿命周期养护效益-费用分析影响因素第85-86页
    5.7 工程实例第86-89页
        5.7.1 道路数据及性能预测模型第86-88页
        5.7.2 费用的计算第88页
        5.7.3 效益的计算第88页
        5.7.4 效益-费用比第88-89页
    5.8 本章小结第89-90页
结论与展望第90-93页
    结论第90-91页
    创新点第91-92页
    展望第92-93页
参考文献第93-99页
附录第99-10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01-102页
致谢第102-103页
附件第103页

论文共10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探地雷达波分形盒维数确定填土含水率的研究
下一篇:基于交通流量预测的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研究及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