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房屋细部构造设计论文--阳台、遮阳蓬、雨蓬论文

广州地区东西向居住建筑固定百叶外遮阳节能设计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7页
    1.1 课题背景第11-12页
        1.1.1 选题背景第11页
        1.1.2 研究对象第11-12页
        1.1.3 基本概念第12页
    1.2 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4页
    1.3 本文研究目标、内容、方法第14-17页
        1.3.1 研究目标第14-15页
        1.3.2 研究内容第15-16页
        1.3.3 研究方法第16-17页
第二章 广州地区东西向居住建筑形式及其遮阳现状调查第17-27页
    2.1 引言第17页
    2.2 调研范围及对象第17-18页
    2.3 广州地区东西向居住建筑现状调查第18-22页
        2.3.1 产生东西向居住建筑的原因第18-21页
        2.3.2 广州地区东西向居住建筑遮阳现状第21-22页
    2.4 用于数值模拟的广州地区东西向居住建筑模型确立第22-26页
        2.4.1 广州地区常见的东西向居住建筑形式第22-24页
        2.4.2 用于数值模拟的建筑模型第24-26页
    2.5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三章 固定百叶外遮阳的东西向遮阳特性第27-49页
    3.1 引言第27页
    3.2 正交试验法介绍第27-28页
    3.3 EnergyPlus blind optical model介绍第28-29页
    3.4 固定百叶外遮阳建筑外遮阳系数的计算方法第29-30页
    3.5 正交试验设计第30-34页
        3.5.1 明确正交试验的目的和试验指标第30页
        3.5.2 选取因素、水平并设计正交表第30-32页
        3.5.3 模型设置第32-34页
    3.6 东向固定百叶外遮阳正交试验第34-40页
        3.6.1 东向固定水平百叶外遮阳正交试验结果统计第34页
        3.6.2 东向固定水平百叶外遮阳正交试验结果分析第34-37页
        3.6.3 东向固定垂直百叶外遮阳正交试验结果统计第37页
        3.6.4 东向固定垂直百叶外遮阳正交试验结果分析第37-39页
        3.6.5 东向固定百叶外遮阳小结第39-40页
    3.7 西向固定百叶外遮阳正交试验第40-46页
        3.7.1 西向固定水平百叶外遮阳正交试验结果统计第40-41页
        3.7.2 西向固定水平百叶外遮阳正交试验结果分析第41-43页
        3.7.3 西向固定垂直百叶外遮阳正交试验结果统计第43页
        3.7.4 西向固定垂直百叶外遮阳正交试验结果分析第43-45页
        3.7.5 西向固定百叶外遮阳小结第45-46页
    3.8 正交试验结论第46页
    3.9 固定百叶外遮阳建筑外遮阳系数的快速预测第46-48页
    3.10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四章 固定百叶外遮阳对建筑自然通风的影响分析第49-70页
    4.1 引言第49页
    4.2 FLUENT介绍第49-50页
    4.3 广州地区东西向居住建筑表面风压分布特性第50-60页
        4.3.1 自然通风与风压系数第50页
        4.3.2 FLUENT数值模拟验证第50-55页
        4.3.3 FLUENT数值模拟第55-57页
        4.3.4 数值模拟结果第57-60页
    4.4 固定百叶外遮阳对建筑开口表面风压的影响第60-66页
        4.4.1 模拟对象及边界条件第60-63页
        4.4.2 不同百叶倾角的数值模拟第63-65页
        4.4.3 不同百叶特征长度比的数值模拟第65-66页
    4.5 用于能耗模拟的建筑开口表面风压系数第66-68页
    4.6 本章小结第68-70页
第五章 固定百叶外遮阳的节能效果分析第70-88页
    5.1 引言第70页
    5.2 EnergyPlus能耗模拟介绍第70-72页
    5.3 建筑模型设定及模拟工况第72-77页
        5.3.1 建筑户型第72-73页
        5.3.2 围护结构参数设定第73-74页
        5.3.3 内热源及空调作息设定第74-76页
        5.3.4 固定百叶外遮阳设定第76页
        5.3.5 AirFlow Network自然通风节点设定第76页
        5.3.6 模拟工况第76-77页
    5.4 模拟结果分析第77-87页
        5.4.1 多朝向有通风开口的户型分析第77-81页
        5.4.2 仅单一朝向有通风开口的户型分析第81-84页
        5.4.3 单一朝向有通风开口+天井有通风开口的户型分析第84-87页
    5.5 本章小结第87-88页
结论与展望第88-90页
    本文主要结论第88页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第88-90页
参考文献第90-9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94-95页
致谢第95-96页
附件第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氧化镁对水泥烧成和浆体体积稳定性的影响及调控措施的研究
下一篇:寒冷地区太阳能与沼气互补型采暖系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