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有色金属论文

马元铅锌矿角砾岩成因及其成矿作用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7页
    1.1 选题依据、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0页
    1.2 研究历史和现状第10-15页
        1.2.1 铅锌矿床研究现状第10-12页
        1.2.2 马元铅锌矿床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3 角砾岩研究现状第13-15页
    1.3 研究方法第15-16页
        1.3.1 研究内容第15页
        1.3.2 研究思路第15-16页
    1.4 所做的主要工作第16-17页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第17-26页
    2.1 大地构造位置第17页
    2.2 区域地层第17-21页
        2.2.1 扬子地块北缘晚太古-早元古代结晶基底第18页
        2.2.2 中晚元古代过渡性浅变质基底第18-19页
        2.2.3 扬子北缘盖层第19-21页
    2.3 区域构造第21页
    2.4 区域岩浆岩第21-22页
    2.5 区域变质岩及变质作用第22-23页
    2.6 区域构造演化第23-24页
        2.6.1 扬子北缘前晋宁—晋宁构造运动阶段第23页
        2.6.2 加里东期—早海西期构造运动阶段第23页
        2.6.3 晚海西期-印支期构造阶段第23-24页
        2.6.4 燕山-喜山构造阶段第24页
    2.7 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特征第24-25页
        2.7.1 地球物理特征第24页
        2.7.2 地球化学特征第24-25页
    2.8 区域矿产第25-26页
第三章 矿床地质特征第26-46页
    3.1 矿区地层特征第26-30页
        3.1.1 中上元古界火地垭群第27页
        3.1.2 震旦系灯影组第27-30页
        3.1.3 寒武系郭家坝组第30页
    3.2 矿区构造特征第30-33页
        3.2.1 成矿前构造第31-33页
        3.2.2 成矿后构造第33页
    3.3 矿体特征第33-35页
        3.3.1 南矿(化)带第33-34页
        3.3.2 东矿(化)带第34页
        3.3.3 北矿(化)带第34-35页
    3.4 矿石特征第35-43页
        3.4.1 矿石矿物成分及特征第35-38页
        3.4.2 矿石结构第38-39页
        3.4.3 矿石构造第39-41页
        3.4.4 低温热液流体活动期次及阶段第41-43页
    3.5 围岩蚀变特征第43-46页
第四章 角砾岩类型及特征第46-54页
    4.1 角砾岩的空间分布及特征第46-47页
    4.2 角砾岩的岩石学特征第47-49页
    4.3 角砾岩的分类第49-51页
    4.4 各种角砾岩的矿化程度第51-54页
第五章 碑坝穹窿构造演化特征及角砾岩成因的探讨第54-61页
    5.1 碑坝穹窿沉积构造演化第54-58页
    5.2 角砾岩的成因探讨第58-61页
第六章 角砾岩对成矿的控制作用及成矿模型第61-67页
    6.1 角砾岩对成矿的控制作用第61-62页
    6.2 马元铅锌矿成矿时代探讨第62-64页
    6.3 成矿过程分析第64-67页
第七章 结论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73-74页
致谢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北祁连银灿—浪力克地区铜多金属矿田成矿特征及找矿方向
下一篇:扬子陆块北缘毕机沟钒钛磁铁矿床成因及成矿潜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