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东鄂西地区中二叠统眼球状石灰岩成因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2页 |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 第11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1-18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1.4 主要取得的认识 | 第20-22页 |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 第22-31页 |
2.1 地理位置 | 第22-23页 |
2.2 构造演化史 | 第23-24页 |
2.3 地层特征 | 第24-26页 |
2.4 岩石类型 | 第26-28页 |
2.5 沉积相的类型 | 第28-31页 |
第3章 实测剖面特征 | 第31-42页 |
3.1 四川华蓥李子垭煤矿剖面 | 第31-35页 |
3.2 重庆石柱打风坳剖面 | 第35-38页 |
3.3 湖北兴山大峡口剖面 | 第38-42页 |
第4章 眼球状石灰岩的特征 | 第42-54页 |
4.1 眼球状石灰岩的岩性特征 | 第42-44页 |
4.2 眼球状石灰岩的古生物特征 | 第44-46页 |
4.3 眼球状石灰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 第46-54页 |
第5章 眼球状石灰岩的成因研究 | 第54-62页 |
5.1 眼球状石灰岩的沉积标志 | 第54-55页 |
5.2 眼球状石灰岩的沉积环境 | 第55-56页 |
5.3 上升流存在的依据 | 第56-60页 |
5.4 眼球状石灰岩的形成演化 | 第60-62页 |
第6章 结论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图版 | 第69-74页 |
附录 | 第74-81页 |
个人简介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