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前言 | 第8-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2 选题的意义 | 第8-11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8-10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0-11页 |
1.3 相关概念的阐述 | 第11-15页 |
1.3.1 道德 | 第11-12页 |
1.3.2 德育 | 第12页 |
1.3.3 武德 | 第12-14页 |
1.3.4 武德、德育、道德关系 | 第14-15页 |
1.4 文献综述 | 第15-17页 |
1.4.1 关于武德的研究 | 第15页 |
1.4.2 关于大学生武德的研究 | 第15-16页 |
1.4.3 关于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武德的研究 | 第16-17页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7-18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17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2.2.1 文献资料法 | 第17页 |
2.2.2 问卷调查法 | 第17-18页 |
2.2.3 数理统计法 | 第18页 |
2.2.4 逻辑分析法 | 第18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18-30页 |
3.1 高校武德教育的必要性 | 第18-21页 |
3.1.1 有助于培养爱国情操,维护社会稳定 | 第18-19页 |
3.1.2 有助于传承文化传统,发扬优秀文化 | 第19页 |
3.1.3 有助于促进道德教育,提高素养水平 | 第19-20页 |
3.1.4 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 | 第20页 |
3.1.5 有助于规范学生行为,营造和谐氛围 | 第20-21页 |
3.2 高校武德教育的现状 | 第21-30页 |
3.2.1 武德内容设置不完善,武德教育无章可循 | 第21-24页 |
3.2.2 武德教学方法不恰当,有碍武德教学质量 | 第24-26页 |
3.2.3 武德学习缺乏能动性,制约武德教学效果 | 第26-27页 |
3.2.4 武德教育环境多元化,影响学生武德修养 | 第27-30页 |
4 武德教育体系构建 | 第30-39页 |
4.1 高校武术与民传专业武德教育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 | 第30-33页 |
4.1.1 传统文化的思想引领 | 第30-31页 |
4.1.2 传统伦理的理论支撑 | 第31-32页 |
4.1.3 核心价值观的目标导向 | 第32-33页 |
4.2 高校武术与民传专业武德教育体系构建的实践途径 | 第33-36页 |
4.2.1 加强武德意识培养 | 第33-34页 |
4.2.2 完善武德课堂建设 | 第34-35页 |
4.2.3 开展武德业余活动 | 第35-36页 |
4.2.4 推进武德服务活动 | 第36页 |
4.2.5 运用现代媒体力量 | 第36页 |
4.3 高校武术与民传专业武德教育体系构建的评价机制 | 第36-39页 |
4.3.1 选取武德教育评价指标 | 第37-38页 |
4.3.2 确定武德教育评价主体 | 第38页 |
4.3.3 制定武德教育评价标准 | 第38页 |
4.3.4 调节武德评价反馈信息 | 第38-39页 |
5 结论与建议 | 第39-41页 |
5.1 结论 | 第39-40页 |
5.2 建议 | 第40-41页 |
6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7 致谢 | 第44-45页 |
8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5-46页 |
9 附件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