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7-8页 |
| 摘要 | 第8-9页 |
| ABSTRACT | 第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4页 |
| 1.1 引言 | 第15页 |
| 1.2 SiC陶瓷的基本结构及性质 | 第15-17页 |
| 1.2.1 SiC的结构 | 第15-16页 |
| 1.2.2 SiC的性质 | 第16-17页 |
| 1.3 SiC陶瓷应用概述 | 第17-18页 |
| 1.4 SiC陶瓷的制备技术及其进展 | 第18-22页 |
| 1.4.1 常压烧结SiC陶瓷 | 第18-21页 |
| 1.4.2 热压烧结SiC陶瓷 | 第21页 |
| 1.4.3 反应烧结SiC陶瓷 | 第21-22页 |
| 1.5 本论文研究意义及内容 | 第22-24页 |
| 1.5.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2页 |
| 1.5.2 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 第二章 实验材料及方法 | 第24-29页 |
| 2.1 实验原料 | 第24页 |
| 2.2 试样制备工艺流程 | 第24-26页 |
| 2.2.1 配料 | 第24页 |
| 2.2.2 混料 | 第24-25页 |
| 2.2.3 添加粘结剂 | 第25页 |
| 2.2.4 压制成形 | 第25页 |
| 2.2.5 脱蜡 | 第25页 |
| 2.2.6 烧结 | 第25-26页 |
| 2.3 性能测试 | 第26-28页 |
| 2.3.1 密度 | 第26页 |
| 2.3.2 抗弯强度与弹性模量 | 第26-27页 |
| 2.3.3 断裂韧性 | 第27页 |
| 2.3.4 硬度 | 第27-28页 |
| 2.3.5 热膨胀系数 | 第28页 |
| 2.4 SiC陶瓷物相及组织结构测试分析 | 第28页 |
| 2.4.1 XRD物相分析 | 第28页 |
| 2.4.2 显微组织结构与断口形貌分析 | 第28页 |
| 2.5 主要仪器及设备 | 第28-29页 |
| 第三章 添加Y_2O_3-Al_2O_3体系助剂烧结SiC陶瓷的结构与性能 | 第29-45页 |
| 3.1 成分设计 | 第29-30页 |
| 3.2 素坯制备工艺对SiC陶瓷素坯结构的影响 | 第30-32页 |
| 3.3 无保护气氛烧结的可行性分析 | 第32-34页 |
| 3.3.1 可控氧化机理 | 第32-33页 |
| 3.3.2 埋粉工艺对SiC陶瓷烧结的可控氧化的影响 | 第33-34页 |
| 3.4 SiC陶瓷结构与性能 | 第34-44页 |
| 3.4.1 SiC陶瓷的物相及显微结构 | 第34-38页 |
| 3.4.2 烧结工艺参数对SiC陶瓷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 第38-41页 |
| 3.4.3 粉料粒径及级配对SiC陶瓷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 第41-42页 |
| 3.4.4 烧结助剂含量对SiC陶瓷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 第42-44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第四章 添加BaO-Al_2O_3体系助剂烧结SiC陶瓷的结构与性能 | 第45-58页 |
| 4.1 成分设计及SiC陶瓷制备 | 第45-46页 |
| 4.2 烧结工艺对SiC陶瓷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 第46-50页 |
| 4.2.1 烧结温度 | 第46-49页 |
| 4.2.2 保温时间 | 第49-50页 |
| 4.3 烧结助剂类型对SiC陶瓷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 第50-54页 |
| 4.3.1 烧结助剂类型对SiC陶瓷性能的影响 | 第50-51页 |
| 4.3.2 烧结助剂类型对SiC陶瓷物相与显微组织结构的影响 | 第51-54页 |
| 4.4 烧结助剂含量对SiC陶瓷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 第54-57页 |
| 4.4.1 烧结助剂含量对SiC陶瓷性能的影响 | 第54-55页 |
| 4.4.2 烧结助剂含量对SiC陶瓷物相与显微组织结构的影响 | 第55-57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第五章 全文总结 | 第58-60页 |
| 5.1 结论 | 第58-59页 |
| 5.2 创新点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目录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