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引言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2.1 阶段任务系统可靠性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2 阶段任务系统可靠性方法 | 第12-14页 |
1.3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4-15页 |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结构安排 | 第15-18页 |
第2章 GO-FLOW图形化建模平台的需求分析 | 第18-26页 |
2.1 平台的需求分析 | 第18-24页 |
2.1.1 平台的总体需求 | 第18页 |
2.1.2 图形化建模模块需求分析 | 第18-22页 |
2.1.3 平台计算模块需求分析 | 第22-23页 |
2.1.4 平台数据管理模块需求 | 第23-24页 |
2.2 其他需求 | 第24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4-26页 |
第3章 GO-FLOW建模平台的设计及开发 | 第26-46页 |
3.1 GO-FLOW建模平台总体设计 | 第26-28页 |
3.1.1 功能划分 | 第26-27页 |
3.1.2 GO-FLOW图形化建模模块功能划分 | 第27-28页 |
3.2 图形化建模平台的概念设计 | 第28-31页 |
3.2.1 概念设计基本概念 | 第28页 |
3.2.2 局部E-R模型设计 | 第28-30页 |
3.2.3 总体E-R模型设计 | 第30-31页 |
3.3 图形化建模平台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 第31-44页 |
3.3.1 主窗体的设计与实现 | 第31-33页 |
3.3.2 GO-FLOW模型元素的设计与实现 | 第33-42页 |
3.3.3 GO-FLOW模型数据管理的设计与实现 | 第42-44页 |
3.3.4 分析程序调用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第4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4章 GO-FLOW算法设计 | 第46-70页 |
4.1 GO-FLOW的基本概念 | 第46-47页 |
4.1.1 操作符 | 第46页 |
4.1.2 信号线 | 第46页 |
4.1.3 时间点 | 第46-47页 |
4.1.4 共有信号 | 第47页 |
4.2 GO-FLOW的通用模型介绍 | 第47-49页 |
4.2.1 单元的基本GO-FLOW模型 | 第47页 |
4.2.2 单元的延迟效应GO-FLOW模型 | 第47页 |
4.2.3 单元的工作GO-FLOW模型 | 第47-49页 |
4.3 单操作符算法设计 | 第49-60页 |
4.3.1 单操作符计算公式和重命名规则 | 第49-59页 |
4.3.2 单操作符算法设计 | 第59-60页 |
4.4 共有信号算法设计 | 第60-62页 |
4.5 最终信号算法设计 | 第62-63页 |
4.6 GO-FLOW整体算法设计 | 第63-65页 |
4.7 算例分析 | 第65-69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5章 GO-FLOW建模平台的应用及分析 | 第70-82页 |
5.1 安注系统描述 | 第70-72页 |
5.2 安注系统GO-FLOW建模分析 | 第72-79页 |
5.2.1 时间点分析 | 第72页 |
5.2.2 模型假设及边界条件 | 第72-73页 |
5.2.3 GO-FLOW建模 | 第73-79页 |
5.3 结果分析 | 第79-8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结论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9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90-92页 |
致谢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