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1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1.2 研究内容 | 第9页 |
1.3 论文结构 | 第9-11页 |
第二章 研究综述 | 第11-21页 |
2.1 Android系统简述 | 第11-13页 |
2.2 Android安全机制 | 第13-18页 |
2.2.1 Android沙箱机制 | 第13-14页 |
2.2.2 Binder机制 | 第14-15页 |
2.2.3 权限机制 | 第15-16页 |
2.2.4 Android系统的Log机制 | 第16-17页 |
2.2.5 SEAndroid机制 | 第17-18页 |
2.3 Android安全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2.3.1 静态检测方法 | 第18-19页 |
2.3.2 动态检测方法 | 第19页 |
2.4 Android安全检测用到的数据分析方法 | 第19-21页 |
第三章 基于权限的Android恶意程序检测方法 | 第21-29页 |
3.1 检测框架整体设计 | 第21-22页 |
3.2 权限检测 | 第22-23页 |
3.3 动态行为获取 | 第23-24页 |
3.4 应用向量化 | 第24-25页 |
3.5 安全性检测方法 | 第25-28页 |
3.6 评价措施 | 第28-29页 |
第四章 Android恶意软件检测工具的设计和实现 | 第29-41页 |
4.1 HDPA工具简介 | 第29页 |
4.2 权限检测模块 | 第29-33页 |
4.3 动态行为获取模块 | 第33-36页 |
4.4 应用向量化模块 | 第36-38页 |
4.5 安全性检测模块 | 第38-41页 |
第五章 实例分析 | 第41-47页 |
5.1 实验环境 | 第41页 |
5.2 数据集 | 第41-42页 |
5.2.1 数据集来源及其安全性检测 | 第41-42页 |
5.2.2 数据集安全性分析 | 第42页 |
5.3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42-47页 |
5.3.1 权限过滤结果 | 第42-43页 |
5.3.2 权限过滤结果分析 | 第43-44页 |
5.3.3 行为检测结果 | 第44-45页 |
5.3.4 行为检测结果比较 | 第45-46页 |
5.3.5 行为检测结果分析 | 第46-47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7-49页 |
6.1 总结 | 第47页 |
6.2 展望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