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7-10页 |
图表清单 | 第10-13页 |
注释表 | 第13-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5-18页 |
1.1.1 概述 | 第15-16页 |
1.1.2 复合式共轴刚性旋翼直升机操纵特点及“ABC”旋翼气动特点 | 第16-18页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8-20页 |
1.3 本文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 第20-23页 |
第二章 复合式共轴刚性旋翼直升机干扰流场的分析方法 | 第23-43页 |
2.1 引言 | 第23页 |
2.2 复合式共轴刚性旋翼直升机干扰流场的网格生成 | 第23-27页 |
2.2.1 复合式共轴刚性旋翼直升机三维实体造型 | 第23-24页 |
2.2.2 复合式共轴刚性旋翼直升机流场的计算网格生成 | 第24-27页 |
2.2.3 复合式共轴刚性旋翼直升机流场的网格生成步骤 | 第27页 |
2.3 复合式共轴刚性旋翼直升机流场的求解方法 | 第27-31页 |
2.3.1 流动控制方程 | 第27-28页 |
2.3.2 有限体积法空间离散 | 第28-29页 |
2.3.3 人工耗散 | 第29-30页 |
2.3.4 时间离散 | 第30-31页 |
2.3.5 边界条件 | 第31页 |
2.4 用于共轴刚性双旋翼作用盘模型的动量源项建立 | 第31-35页 |
2.5 计算流程图 | 第35-36页 |
2.6 算例验证 | 第36-41页 |
2.6.1 前飞时的孤立机身流场验证 | 第36-38页 |
2.6.2 悬停时的孤立共轴双旋翼诱导速度验证 | 第38-39页 |
3.6.3 大前进比时的孤立单旋翼气动性能验证 | 第39-41页 |
2.6.4 前飞时的旋翼/机身干扰流场验证 | 第41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三章 复合式共轴刚性旋翼直升机操纵特点分析及飞行力学建模 | 第43-57页 |
3.1 引言 | 第43页 |
3.2 复合式共轴刚性旋翼直升机操纵特点分析 | 第43-47页 |
3.2.1 横向操纵 | 第44页 |
3.2.2 纵向操纵 | 第44-45页 |
3.2.3 航向操纵 | 第45页 |
3.2.4 垂向操纵 | 第45-46页 |
3.2.5 操纵冗余 | 第46-47页 |
3.3 复合式共轴刚性旋翼直升机飞行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47-56页 |
3.3.1 坐标系的建立 | 第47-48页 |
3.3.2 坐标系间的转换关系 | 第48-49页 |
3.3.3 机体运动方程 | 第49-50页 |
3.3.4 平尾气动模型 | 第50-52页 |
3.3.5 垂尾气动模型 | 第52-53页 |
3.3.6 机身气动模型 | 第53-54页 |
3.3.7 旋翼及推进螺旋桨气动模型 | 第54-5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四章 复合式共轴刚性旋翼直升机配平求解方法 | 第57-68页 |
4.1 引言 | 第57页 |
4.2 复合式共轴刚性旋翼直升机的配平求解方法 | 第57-61页 |
4.3 复合式共轴刚性旋翼直升机的配平模型验证 | 第61-63页 |
4.4 复合式共轴刚性旋翼直升机的配平与分析 | 第63-6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五章 复合式共轴刚性旋翼直升机旋翼/推进螺旋桨/机身干扰流场计算 | 第68-78页 |
5.1 引言 | 第68页 |
5.2 有无推进螺旋桨时直升机干扰流场对比计算 | 第68-72页 |
5.3 速度变化对直升机干扰流场的影响分析 | 第72-77页 |
5.4 本章结论 | 第77-78页 |
第六章 “ABC”旋翼参数对气动升力中心及平衡特性的影响分析 | 第78-91页 |
6.1 引言 | 第78-79页 |
6.2 “升力偏置”分析 | 第79-81页 |
6.3 提前操纵角对旋翼升力中心及平衡特性的影响分析 | 第81-86页 |
6.4 差动横向周期变距对旋翼升力中心及平衡特性的影响 | 第86-89页 |
6.5 本章结论 | 第89-91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1-94页 |
7.1 本文主要的研究工作和结论 | 第91-92页 |
7.2 本文研究工作的特色及创新 | 第92-93页 |
7.3 后续研究设想 | 第93-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99页 |
致谢 | 第99-100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