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矿业工程论文--矿山安全与劳动保护论文--矿山排水与堵水论文--矿山水灾的预防和处理论文

煤矿井下多参数突水信息的动态评价方法及系统设计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7页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第11-12页
   ·煤矿水害预测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第12-15页
     ·国外发展状况第12-13页
     ·国内发展状况第13-14页
     ·存在的问题第14-15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15-17页
第二章 常用探测水方法及基本理论第17-31页
   ·常用探测水的方法第17-21页
     ·钻孔法第17页
     ·瑞利波探测技术第17-18页
     ·瞬变电磁法第18-20页
     ·直流电法第20页
     ·几种方法的比较第20-21页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的基本理论第21-28页
     ·信息融合的层次结构第22-24页
     ·信息融合的体系结构第24-28页
   ·信息融合的一般方法第28-29页
     ·神经网络和D-S 证据理论两级融合算法第29页
   ·本章小结第29-31页
第三章 动态评价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案第31-39页
   ·系统需求分析第31-32页
     ·系统功能需求第31页
     ·系统性能需求第31-32页
   ·系统总体设计第32-37页
     ·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第32-34页
     ·工作面突水动态评价模型的设计第34-35页
     ·网络通讯的实现第35-37页
   ·本章小结第37-39页
第四章 分布式传感器的布置第39-53页
   ·确定影响工作面突水的主要因素第39-42页
     ·影响煤层顶板突水的因素第39-40页
     ·影响煤层底板突水的因素第40-42页
   ·传感器的布置及参数测量第42-44页
     ·布置原则第42-44页
   ·漳村煤矿实例分析第44-48页
     ·区域水文地质概况第44-45页
     ·矿井充水条件第45页
     ·布置传感器第45-48页
   ·沙坪煤矿实例分析第48-51页
     ·矿井水文地质概况第48页
     ·充水因素分析第48-49页
     ·布置传感器第49-51页
   ·本章小结第51-53页
第五章 水情数据库的建立第53-65页
   ·系统数据库设计第53-57页
     ·数据库设计基本原则第54页
     ·数据库结构设计第54-55页
     ·创建数据库第55-57页
   ·数据的存储方式第57-58页
   ·数据库的访问第58-60页
   ·应用软件功能实现第60-63页
     ·实时曲线第61页
     ·历史数据查询第61-63页
   ·本章小结第63-65页
第六章 多参数突水预测模型的应用第65-78页
   ·BP 神经网络的建立第65-68页
     ·基本原理第65-66页
     ·学习算法第66-67页
     ·神经网络的生成第67-68页
     ·样本数据的归一化处理第68页
   ·D-S 证据理论第68-71页
     ·D-S 证据理论的融合方法第70-71页
     ·改进的合成公式第71页
   ·实例分析第71-76页
     ·具体融合过程第72-75页
     ·两级融合结果分析第75-76页
   ·本章小结第76-78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78-80页
   ·总结第78-79页
   ·展望第79-80页
致谢第80-8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1-82页
参考文献第82-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煤矿主排水监控系统的设计及应用
下一篇:甲烷在构造煤中吸附和扩散的分子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