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3页 |
一、选题目的 | 第9-10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一)比较分析法 | 第11-12页 |
(二)语义分析法 | 第12页 |
(三)文本分析法 | 第12-13页 |
第一章 值班律师参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二维价值分析 | 第13-20页 |
一、内在价值分析 | 第14-17页 |
(一)自愿性的保障——认罪 | 第14-15页 |
(二)合理性的保障——认罚 | 第15-16页 |
(三)实体和程序的双重帮助——从宽 | 第16-17页 |
二、外在价值分析 | 第17-20页 |
(一)彰显制度实施的效用性 | 第17-18页 |
(二)保障程序制度的正义性 | 第18页 |
(三)推动法治进步的重要保证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值班律师参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之困境分析 | 第20-25页 |
一、身份困境 | 第20-22页 |
(一)值班律师角色定位不清 | 第20-21页 |
(二)值班律师诉讼地位不明 | 第21-22页 |
二、权利困境 | 第22-23页 |
(一)尚未赋予值班律师阅卷权 | 第22页 |
(二)值班律师的会见权尚未明确 | 第22-23页 |
(三)值班律师的在场权不明 | 第23页 |
三、质量困境 | 第23-25页 |
(一)值班律师的覆盖率低 | 第23-24页 |
(二)值班律师辩护质量低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值班律师参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之困境关系 | 第25-29页 |
一、身份困境——基础性症结 | 第25-26页 |
二、权利困境——保障性问题 | 第26-27页 |
三、质量困境——辩护有效性堪忧 | 第27-28页 |
四、小结 | 第28-29页 |
第四章 值班律师参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之困境破解 | 第29-34页 |
一、名正言顺:身份困境之破解 | 第29-30页 |
(一)明确值班律师身份 | 第29-30页 |
(二)确认值班律师诉讼地位 | 第30页 |
二、适当增加:权利困境之破解 | 第30-32页 |
(一)赋予值班律师阅卷权 | 第30页 |
(二)明确值班律师会见权 | 第30-31页 |
(三)赋予值班律师在场权 | 第31-32页 |
三、有效辩护:质量困境之破解 | 第32-34页 |
(一)增加值班律师的数量 | 第32页 |
(二)建立认罪认罚从宽的强制辩护制度 | 第32-34页 |
结语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40页 |
一、著作类 | 第35-36页 |
二、期刊类 | 第36-38页 |
三、报纸类 | 第38页 |
四、学位论文类 | 第38-39页 |
五、外文文献类 | 第39-40页 |
附录 | 第40-41页 |
致谢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