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8页 |
第一部分 问题提出、研究方案及研究意义 | 第8-12页 |
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页 |
3. 研究方案 | 第9-12页 |
第二部分 实证研究 | 第12-38页 |
研究一 隐性不适应风格问卷的修订 | 第12-19页 |
1. 引言 | 第12-13页 |
2. 方法 | 第13-14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14-17页 |
4. 讨论 | 第17-18页 |
5. 结论 | 第18-19页 |
研究二 伴与不伴焦虑症状两组抑郁障碍患者隐性认知风格、抑郁症状、认知功能的比较研究 | 第19-29页 |
1. 引言 | 第19-20页 |
2. 方法 | 第20-21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1-27页 |
4. 讨论 | 第27-28页 |
5. 结论 | 第28-29页 |
研究三 应对方式对抑郁障碍患者隐性认知风格和抑郁障碍症状的中介作用 | 第29-38页 |
1. 引言 | 第29页 |
2. 研究假设 | 第29-30页 |
3. 方法 | 第30-31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31-34页 |
5. 讨论 | 第34-37页 |
6. 结论 | 第37-38页 |
第三部分 总结与展望 | 第38-40页 |
1. 研究总结 | 第38页 |
2. 总结论 | 第38页 |
3. 本研究的创新与局限 | 第38-39页 |
4. 研究展望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4页 |
文献综述 | 第44-56页 |
附录 | 第56-62页 |
附录1 隐性不适应风格问卷(LMSQ) | 第56-59页 |
附录2 DSM-IV关于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 | 第59-62页 |
个人简历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