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普通畜牧学论文--草地学、草原学论文--草原保护论文

甘肃棘豆内生真菌种群分布特征及遗传多样性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前言第13-14页
第一章 疯草内生真菌研究现状第14-26页
    1.1 疯草内生真菌与苦马豆素第14-18页
        1.1.1 国外研究进展第14-17页
        1.1.2 国内研究进展第17-18页
    1.2 疯草内生真菌与疯草第18-19页
    1.3 植物内生真菌多样性研究第19-22页
        1.3.1 国外研究进展第19-20页
        1.3.2 国内研究进展第20-22页
    1.4 疯草内生真菌的选择性第22-23页
    1.5 疯草内生真菌的传播方式第23-24页
    1.6 疯草内生真菌研究展望第24-26页
第二章 分子标记技术在真菌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第26-37页
    2.1 分子标记 DNA 序列第26-28页
        2.1.1 核基因序列标记第26-27页
        2.1.2 线粒体 DNA 序列第27-28页
    2.2 真菌研究中常用的 DNA 分子标记方法第28-35页
        2.2.1 基于非 DNA 的方法第28-29页
        2.2.2 基于 DNA 的方法第29-35页
    2.3 展望第35-37页
第三章 甘肃棘豆内生真菌分离与鉴定第37-49页
    3.1 材料与仪器第37-38页
        3.1.1 试验材料第37-38页
        3.1.2 主要试剂第38页
        3.1.3 主要仪器第38页
    3.2 试验方法第38-40页
        3.2.1 甘肃棘豆内生真菌分离第38-39页
        3.2.2 甘肃棘豆内生真菌纯化与保藏第39页
        3.2.3 甘肃棘豆内生真菌种属鉴定及遗传进化分析第39-40页
        3.2.4 数据分析第40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40-47页
        3.3.1 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第40-45页
        3.3.2 内生真菌的系统发育分析第45-47页
    3.5 小结第47-49页
第四章 甘肃棘豆内生真菌种群分布特征及物种多样性分析第49-61页
    4.1 试验材料第49页
        4.1.1 材料来源第49页
        4.1.2 统计软件第49页
    4.2 试验方法第49-50页
        4.2.1 数据统计第49页
        4.2.2 数据处理计算公式第49-50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50-58页
        4.3.1 不同来源甘肃棘豆内生真菌种群分布特征第50-52页
        4.3.2 甘肃棘豆不同组织部位内生真菌种群分布特征第52-54页
        4.3.3 甘肃棘豆内生真菌种群多样性研究第54-58页
    4.4 讨论第58-59页
    4.5 小结第59-61页
第五章 不同条件对甘肃棘豆内生真菌种群分布及多样性的影响第61-70页
    5.1 试验材料第61页
        5.1.1 材料来源第61页
        5.1.2 统计软件第61页
    5.2 试验方法第61页
    5.3 结果与分析第61-68页
        5.3.1 培养条件对甘肃棘豆内生真菌种类及分离率的影响第61-63页
        5.3.2 生长条件对甘肃棘豆内生真菌种类及分离率的影响第63页
        5.3.3 不同条件下甘肃棘豆内生真菌种群分布特征第63-66页
        5.3.4 不同条件下甘肃棘豆内生真菌α-多样性分析与比较第66-68页
    5.4 讨论第68-69页
    5.5 小结第69-70页
第六章 疯草内生真菌 UNDIFILUM 属遗传多样性研究第70-83页
    6.1 试验材料第70-72页
        6.1.1 供试菌株第70页
        6.1.2 培养基第70-72页
    6.2 试验方法第72-73页
        6.2.1 疯草 Undifilum 属内生真菌形态特征第72页
        6.2.2 RAPD 和 ISSR 引物筛选第72页
        6.2.3 RAPD 和 ISSR PCR 扩增第72页
        6.2.4 数据分析第72-73页
    6.3 结果与分析第73-80页
        6.3.1 不同培养基上 Undifilum 属内生真菌形态特征第73-77页
        6.3.3 RAPD 和 ISSR 引物筛选第77页
        6.3.4 RAPD 遗传多样性分析第77-79页
        6.3.5 ISSR 遗传多样性分析第79-80页
    6.4 讨论第80-81页
    6.5 小结第81-83页
结论第83-84页
参考文献第84-96页
附录第96-111页
致谢第111-112页
作者简介第112页

论文共11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C型钠肽对山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孤雌胚胎发育的影响
下一篇:过瘤胃胆碱对围产期奶牛能量代谢和乳成分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