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陵骈文研究
论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绪论 | 第10-24页 |
第一节 徐陵骈文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第二节 “骈文”概念辨析 | 第12-17页 |
第三节 徐陵骈文创作主要分期 | 第17-24页 |
第一章 徐陵骈文的对偶 | 第24-62页 |
第一节 对句数量 | 第24-36页 |
第二节 对句形式 | 第36-62页 |
第二章 徐陵骈文的用典 | 第62-87页 |
第一节 用典手法 | 第62-76页 |
第二节 用典特色成因 | 第76-87页 |
第三章 徐陵骈文的敷藻 | 第87-96页 |
第一节 色彩浓艳 | 第87-90页 |
第二节 多用字面义 | 第90-91页 |
第三节 运用代语 | 第91-93页 |
第四节 剪裁成词 | 第93-96页 |
第四章 徐陵骈文的调声 | 第96-111页 |
第一节 字谐平仄,音调马蹄 | 第96-110页 |
第二节 押韵灵活 | 第110-111页 |
第五章 徐陵骈文的生气 | 第111-125页 |
第一节 四六初成 | 第111-120页 |
第二节 骈中运散 | 第120-123页 |
第三节 潜气内转 | 第123-125页 |
第六章 徐陵骈文的说理与夸张 | 第125-134页 |
第一节 说理透彻,情文相生 | 第125-132页 |
第二节 夸张恰当,善于形容 | 第132-134页 |
第七章 徐陵骈文之评价 | 第134-143页 |
第一节 时人之评价 | 第134-136页 |
第二节 后世之评价 | 第136-143页 |
结论 | 第143-144页 |
附录 | 第144-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183-188页 |
后记 | 第1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