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6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1 屏幕共享技术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屏幕共享技术的新应用 | 第13-14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14-16页 |
第二章 高性能 Desktop Duplication 技术的研究 | 第16-43页 |
2.1 Windows 操作系统中常见的抓屏技术 | 第16-18页 |
2.1.1 Window Media Encoder API | 第16页 |
2.1.2 GDI/GDI+ | 第16-17页 |
2.1.3 Hook | 第17页 |
2.1.4 Mirror Driver | 第17-18页 |
2.1.5 DirectX | 第18页 |
2.1.6 抓屏技术小结 | 第18页 |
2.2 DirectX 11 技术研究 | 第18-24页 |
2.2.1 Direct3D | 第19-21页 |
2.2.2 Direct2D | 第21-22页 |
2.2.3 DXGI | 第22-23页 |
2.2.4 DirectX 11 技术小结 | 第23-24页 |
2.3 高性能 Desktop Duplication 的研究 | 第24-38页 |
2.3.1 DXGI Flip 模型介绍 | 第24-25页 |
2.3.2 Desktop Duplication 的呈现机制 | 第25-26页 |
2.3.3 Desktop Duplication 的实现研究 | 第26-38页 |
2.4 抓屏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38-4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三章 高性能计算机屏幕编解码模型的研究 | 第43-59页 |
3.1 相关编解码技术概述 | 第43-48页 |
3.1.1 熵编码 | 第43页 |
3.1.2 哈夫曼编码 | 第43-44页 |
3.1.3 JPEG 图像压缩标准 | 第44-45页 |
3.1.4 MPEG 压缩标准 | 第45页 |
3.1.5 YUV 采样格式 | 第45页 |
3.1.6 H.264 编解码标准 | 第45-47页 |
3.1.7 相关编码技术小结 | 第47-48页 |
3.2 H.264 开源编解码库研究 | 第48-50页 |
3.2.1 x264 | 第48-49页 |
3.2.2 FFmpeg | 第49页 |
3.2.3 Intel Media SDK | 第49页 |
3.2.4 Media Foundation | 第49-50页 |
3.2.5 H.264 开源编解码库小结 | 第50页 |
3.3 高性能计算机屏幕编码模型 | 第50-56页 |
3.3.1 块分类 | 第52-54页 |
3.3.2 文本块编码 | 第54-55页 |
3.3.3 视频运动帧编码 | 第55-56页 |
3.4 解码模型 | 第56页 |
3.5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56-58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四章 高性能屏幕共享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第59-78页 |
4.1 需求分析 | 第59-60页 |
4.2 系统总体框架设计 | 第60-61页 |
4.3 通信通道设计 | 第61-65页 |
4.3.1 系统通信总体流程设计 | 第61页 |
4.3.2 自动发现模块设计 | 第61-62页 |
4.3.3 控制通道模块设计 | 第62-63页 |
4.3.4 数据通道模块设计 | 第63-65页 |
4.4 功能设计 | 第65-71页 |
4.4.1 屏幕更新模块设计 | 第66-67页 |
4.4.2 屏幕的渲染与呈现 | 第67-70页 |
4.4.3 鼠标注入 | 第70-71页 |
4.5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71-77页 |
4.5.1 实验环境 | 第71页 |
4.5.2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71-73页 |
4.5.3 与其他系统对比分析 | 第73-7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附件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