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前言 | 第11-16页 |
1.1 课题来源 | 第11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海域新构造运动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1 国外海域新构造运动研究现状 | 第12页 |
1.3.2 国内海域新构造运动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3 研究区目前新构造运动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13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1.5 主要创新点 | 第15-16页 |
2 区域概况 | 第16-28页 |
2.1 区域位置 | 第16-17页 |
2.2 区域地形、地貌及地层分布 | 第17-23页 |
2.2.1 区域地形 | 第17-18页 |
2.2.2 区域地貌 | 第18-19页 |
2.2.3 区域地层分布 | 第19-23页 |
2.3 区域构造背景及构造演化历史 | 第23-28页 |
3 研究区高分辨率多道地震资料特征分析 | 第28-34页 |
3.1 多道地震探测系统 | 第28-29页 |
3.2 多道地震资料噪音特征分析 | 第29-33页 |
3.3 新构造运动研究中地震资料处理遇到的难题 | 第33-34页 |
4 研究区多道地震资料处理关键技术研究 | 第34-49页 |
4.1 多道地震资料提高信噪比方法研究 | 第34-37页 |
4.1.1 叠前压制噪声 | 第35-37页 |
4.1.2 叠后压制噪声 | 第37页 |
4.2 短排列多道地震资料多次波压制方法研究 | 第37-42页 |
4.3 短排列多道地震资料提高速度分析精度方法研究 | 第42-44页 |
4.4 处理效果分析 | 第44-48页 |
4.5 认识与建议 | 第48-49页 |
5 第四纪地震地层划分及年代格架建立 | 第49-58页 |
5.1 地震地层单元划分 | 第49-56页 |
5.1.1 反射界面特征 | 第49-53页 |
5.1.2 地震地层单元特征 | 第53-56页 |
5.2 钻孔及测年资料 | 第56页 |
5.3 年代格架建立 | 第56-58页 |
6 新构造运动研究 | 第58-83页 |
6.1 浅层断裂的基本特征 | 第58-67页 |
6.1.1 浅层断裂剖面形态特征 | 第58-60页 |
6.1.2 浅层断裂平面展布特征 | 第60-62页 |
6.1.3 典型断裂几何学特征分析 | 第62-65页 |
6.1.4 典型断裂运动学特征分析 | 第65-67页 |
6.2 沉积作用的基本特征 | 第67-70页 |
6.3 地震活动的基本特征 | 第70-73页 |
6.3.1 地震活动的时间分布特征 | 第70-71页 |
6.3.2 地震活动的空间分布特征 | 第71-73页 |
6.4 深部构造背景 | 第73-75页 |
6.4.1 深部构造平面分布特征 | 第73-74页 |
6.4.2 深部构造剖面特征 | 第74-75页 |
6.5 新构造运动的成因机制 | 第75-78页 |
6.6 新构造运动与油气分布的关系 | 第78-83页 |
6.6.1 油气藏分布特征 | 第78-80页 |
6.6.2 断裂输导体系控制油气运聚 | 第80-81页 |
6.6.3 盖、储组合控制油气富集 | 第81页 |
6.6.4 基本认识 | 第81-83页 |
7 结论及建议 | 第83-86页 |
7.1 结论 | 第83-85页 |
7.2 建议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1页 |
致谢 | 第91-92页 |
个人简历 | 第92页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2-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