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隋、唐至清前期(581~1840年)论文--明(1368~1663年)论文

明清晋徽商教育价值观差异--由进士数量引发的探讨

中文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3页
第一章 导论第13-19页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第13页
   ·学术史回顾与述评第13-17页
   ·研究对象与章节结构第17-19页
第二章 晋徽商科举教育程度比较分析第19-26页
   ·蒲州、太原与徽州进士数比较原因第19-20页
   ·蒲州、太原与徽州进士数量比较分析第20-23页
   ·蒲州、太原与徽州进士数量与晋徽商教育的关系第23-26页
第三章 晋徽商家族教育内容比较分析第26-43页
   ·晋徽商对子弟教育的相同点第27-34页
     ·晋徽商对教育的大力投入第27页
     ·晋徽商捐田、捐钱和捐书第27-29页
     ·晋徽商兴办义塾、书院第29-30页
     ·晋徽商为子弟慎择良师第30-32页
     ·晋徽商奖励其族人科举应试求功名第32-33页
     ·晋徽商不乏经商而不弃儒者第33-34页
   ·晋徽商对于子弟教育的不同点第34-43页
     ·晋商注重经商实习且内容丰富第34-40页
     ·徽商侧重学习圣贤且全心业儒第40-43页
第四章 晋徽商教育价值观演进分析第43-56页
   ·致富前:历史传承决定差异性第43-48页
     ·晋商讲求经商谋利、经世致用第43-44页
     ·徽商注重考取功名、贾而好儒第44-45页
     ·晋徽商教育价值观历史传承的差异性分析第45-48页
   ·致富中:经商环境影响价值观的转变第48-51页
     ·晋徽商都十分注重以儒促商第48-50页
     ·晋徽商教育价值观转变的原因分析第50-51页
   ·致富后:路径依赖致使价值观分离第51-56页
     ·晋商服贾,捐纳获官职第51-53页
     ·徽商业儒,科考求功名第53-56页
第五章 结语第56-58页
参考文献第58-6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60-61页
致谢第61-62页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第62-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国民党敌后抗日游击战述论--以山西地区为例
下一篇:刘宋王朝寒人的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