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页 | 
| 1.1.1 课题来源 | 第9页 | 
| 1.1.2 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页 | 
| 1.2 课题背景 | 第9-10页 | 
| 1.3 青霉素菌渣的产生及性质 | 第10-12页 | 
| 1.3.1 青霉素菌渣的产生 | 第10页 | 
| 1.3.2 青霉素菌渣的性质 | 第10-11页 | 
| 1.3.3 青霉素的性质 | 第11-12页 | 
| 1.4 抗生素菌渣国内外处理处置现状 | 第12-14页 | 
| 1.4.1 抗生素菌渣利用和处置技术 | 第12-14页 | 
| 1.4.2 抗生素菌渣处理处置难点 | 第14页 | 
|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 1.6 本文的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 第2章 青霉素菌渣饲料化的人体健康风险研究 | 第17-42页 | 
| 2.1 青霉素菌渣饲料化的可行性分析 | 第17-19页 | 
| 2.1.1 卫生安全性分析 | 第17页 | 
| 2.1.2 常规营养成分及氨基酸含量分析 | 第17-19页 | 
| 2.1.3 代谢利用分析 | 第19页 | 
| 2.2 青霉素菌渣饲料化的人体健康风险评价 | 第19-37页 | 
| 2.2.1 危害识别 | 第19-21页 | 
| 2.2.2 剂量-反应评估 | 第21页 | 
| 2.2.3 暴露评价 | 第21-34页 | 
| 2.2.4 风险表征 | 第34-37页 | 
| 2.3 青霉素菌渣饲料化的人体健康风险评价模型的构建 | 第37-39页 | 
| 2.4 青霉素菌渣饲料化的人体致敏量模型的构建 | 第39-41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 第3章 青霉素菌渣能源化和肥料化的生态风险研究 | 第42-48页 | 
| 3.1 青霉素菌渣能源化和肥料化的可行性分析 | 第42-43页 | 
| 3.1.1 青霉素菌渣能源化的可行性分析 | 第42页 | 
| 3.1.2 青霉素菌渣肥料化的可行性分析 | 第42-43页 | 
| 3.2 青霉素菌渣能源化和肥料化生态风险研究 | 第43-46页 | 
| 3.2.1 青霉素菌渣对陆生生态的风险 | 第43-44页 | 
| 3.2.2 青霉素菌渣对水生生态的风险 | 第44-46页 | 
| 3.3 青霉素菌渣能源化和肥料化水生生态风险评价模型的构建 | 第46-47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 第4章 抗生素菌渣风险管理体系框架的构建 | 第48-58页 | 
| 4.1 我国抗生素菌渣管理现状 | 第48-49页 | 
| 4.2 我国危险废物管理信息系统研究进展 | 第49页 | 
| 4.3 抗生素菌渣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 | 第49-57页 | 
| 4.3.1 抗生素菌渣基本信息数据库 | 第51页 | 
| 4.3.2 抗生素菌渣处理处置工艺数据库 | 第51-54页 | 
| 4.3.3 风险评价数据库 | 第54-55页 | 
| 4.3.4 抗生素菌渣转移管理数据库 | 第55-57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结论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7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67-69页 |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