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储能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1 主要储能方式对比 | 第12-13页 |
1.2.2 超级电容器蓄电池混合储能系统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课题的主要工作 | 第14-17页 |
第二章 超级电容器储能原理与模糊控制理论 | 第17-29页 |
2.1 超级电容器原理及特性 | 第17-21页 |
2.1.1 超级电容器结构及储能原理 | 第17-18页 |
2.1.2 超级电容器特点 | 第18-20页 |
2.1.3 超级电容器主要应用场合 | 第20-21页 |
2.2 主要蓄电池性能比较 | 第21-22页 |
2.3 模糊控制原理及在系统中的应用 | 第22-27页 |
2.3.1 模糊控制原理 | 第22-24页 |
2.3.2 模糊算法在储能系统中的应用 | 第24-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第三章 超级电容器蓄电池混合储能系统方案设计与数学分析 | 第29-41页 |
3.1 混合储能系统连接结构 | 第29-31页 |
3.1.1 直接并联结构 | 第29-30页 |
3.1.2 通过电感并联结构 | 第30页 |
3.1.3 通过功率变换器并联结构 | 第30-31页 |
3.2 直流功率变换器原理 | 第31-35页 |
3.2.1 工作原理及控制方式 | 第31-33页 |
3.2.2 Buck-Boost功率变换器 | 第33-34页 |
3.2.3 Boost功率变换器 | 第34-35页 |
3.3 超级电容器组匹配方案计算 | 第35-37页 |
3.3.1 传统能量法 | 第35-36页 |
3.3.2 功率法 | 第36-37页 |
3.4 混合储能系统整体方案及数学模型分析 | 第37-40页 |
3.4.1 混合储能系统整体方案 | 第37-38页 |
3.4.2 混合系统的数学模型分析 | 第38-4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系统电路仿真与分析 | 第41-61页 |
4.1 系统仿真实验平台 | 第41-44页 |
4.1.1 Simulink仿真模块 | 第42-43页 |
4.1.2 SimPowerSystems模型库 | 第43-44页 |
4.1.3 Fuzzy LogicToolbox工具箱 | 第44页 |
4.2 混合储能系统结构设计 | 第44-45页 |
4.3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 第45-50页 |
4.3.1 输入输出量的模糊化 | 第45-47页 |
4.3.2 模糊控制规则的输入与观察 | 第47-49页 |
4.3.3 模糊控制器与simulink的连接 | 第49-50页 |
4.4 构建脉冲宽度可调的脉冲发生器 | 第50-53页 |
4.4.1 脉冲发生器原理及设计 | 第50-51页 |
4.4.2 激励信号为常数 | 第51-52页 |
4.4.3 激励信号为随机信号 | 第52-53页 |
4.5 仿真与结果分析 | 第53-56页 |
4.6 实验验证 | 第56-58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8-61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1-63页 |
5.1 总结 | 第61页 |
5.2 展望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致谢 | 第67-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