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估研究--以重庆市南滨路为例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8-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9-12页 |
1.3.1 国外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估研究概况 | 第9-10页 |
1.3.2 国内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估研究概况 | 第10-12页 |
1.4 研究内容及关键问题 | 第12-13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1.4.2 关键问题 | 第12-13页 |
1.5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5.2 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2 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估及相关理论 | 第15-24页 |
2.1 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估 | 第15-20页 |
2.1.1 政府投资项目 | 第15-17页 |
2.1.2 项目后评估 | 第17-19页 |
2.1.3 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估内容以及范围界定 | 第19-20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0-23页 |
2.2.1 项目全寿命周期理论 | 第20-21页 |
2.2.2 成本效益理论 | 第21-22页 |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2-23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3 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第24-40页 |
3.1 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第24-25页 |
3.2 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估指标体系构建步骤 | 第25-27页 |
3.3 政府投资项目指标体系的设计 | 第27-39页 |
3.3.1 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估指标体系基本层次 | 第27-28页 |
3.3.2 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估指标的选取 | 第28-36页 |
3.3.3 政府投资项目指标体系结构框架 | 第36-37页 |
3.3.4 政府投资项目指标体系评分标准 | 第37-39页 |
3.4 小结 | 第39-40页 |
4 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估指标体系权重设置 | 第40-52页 |
4.1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指标体系权重设置 | 第40-47页 |
4.1.1 基本原理及步骤 | 第40-44页 |
4.1.2 权重设置 | 第44-47页 |
4.2 基于熵值法的指标体系权重设置 | 第47-49页 |
4.2.1 基本原理及步骤 | 第47-48页 |
4.2.2 权重设置 | 第48-49页 |
4.3 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估指标体系综合权重设置 | 第49-51页 |
4.4 小结 | 第51-52页 |
5 重庆市南滨路后评估实例研究 | 第52-63页 |
5.1 重庆市项目后评估项目范围 | 第52页 |
5.2 重庆市南滨路项目概况 | 第52-53页 |
5.3 预期目标后评估 | 第53页 |
5.3.1 项目建设必要性 | 第53页 |
5.3.2 项目决策 | 第53页 |
5.3.3 项目立项审批 | 第53页 |
5.3.4 项目预期 | 第53页 |
5.4 执行情况后评估 | 第53-57页 |
5.4.1 项目计划 | 第53-54页 |
5.4.2 项目管理 | 第54-55页 |
5.4.3 项目经济效益 | 第55-57页 |
5.5 社会影响后评估 | 第57-58页 |
5.5.1 项目带动税收增长 | 第57-58页 |
5.5.2 项目吸引投资贡献 | 第58页 |
5.5.3 公众满意度 | 第58页 |
5.6 可持续性后评估 | 第58-59页 |
5.6.1 自然资源影响 | 第58页 |
5.6.2 人文资源影响 | 第58页 |
5.6.3 环境可持续性 | 第58页 |
5.6.4 经济可持续性 | 第58-59页 |
5.7 重庆南滨路项目后评估结论 | 第59-63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3-65页 |
6.1 结论 | 第63页 |
6.2 展望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附录 | 第69页 |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9页 |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