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5-6页 |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目录 | 第9-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 1.1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 1.2 研究现状 | 第11-18页 |
| 1.2.1 爆破振动影响地下硐室的评价方法 | 第11-14页 |
| 1.2.2 爆破振动对地下硐室本身的影响 | 第14-16页 |
| 1.2.3 爆破振动对邻近地下硐室的影响 | 第16-18页 |
| 1.3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 第2章 深埋直墙拱形地下硐室爆破振动监测试验分析 | 第19-35页 |
| 2.1 概述 | 第19页 |
| 2.2 惠州地下水封石油硐库工程概况 | 第19-24页 |
| 2.2.1 工程简介 | 第19页 |
| 2.2.2 地形地貌 | 第19-20页 |
| 2.2.3 地质构造 | 第20-21页 |
| 2.2.4 地层岩性 | 第21-22页 |
| 2.2.5 气象水文 | 第22-23页 |
| 2.2.6 地应力状态 | 第23页 |
| 2.2.7 岩体质量评价 | 第23-24页 |
| 2.3 监测试验 | 第24-29页 |
| 2.3.1 爆破工艺 | 第24-25页 |
| 2.3.2 监测方案 | 第25-27页 |
| 2.3.3 监测系统 | 第27-29页 |
| 2.4 监测试验结果分析 | 第29-34页 |
| 2.4.1 典型监测结果分析 | 第29页 |
| 2.4.2 轴向峰值振速衰减规律 | 第29-32页 |
| 2.4.3 截面峰值振速分布规律 | 第32-34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第3章 深埋直墙拱形地下硐室爆破振动数值模拟分析 | 第35-57页 |
| 3.1 概述 | 第35页 |
| 3.2 数值模拟 | 第35-39页 |
| 3.2.1 模型简介 | 第35-36页 |
| 3.2.2 材料模型及参数 | 第36-38页 |
| 3.2.3 计算方法 | 第38-39页 |
| 3.3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39-49页 |
| 3.3.1 数值模拟准确性验证 | 第39-40页 |
| 3.3.2 典型结果分析 | 第40-43页 |
| 3.3.3 轴向峰值振速分布规律 | 第43-48页 |
| 3.3.4 截面峰值振速分布规律 | 第48-49页 |
| 3.4 截面大小对峰值振速的影响 | 第49-54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54-57页 |
| 第4章 邻近深埋直墙拱形地下硐室爆破振动数值模拟分析 | 第57-77页 |
| 4.1 概述 | 第57页 |
| 4.2 数值模拟 | 第57-59页 |
| 4.2.1 工程及模型简介 | 第57-59页 |
| 4.2.2 计算参数及方法 | 第59页 |
| 4.3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59-66页 |
| 4.3.1 典型结果分析 | 第59-62页 |
| 4.3.2 轴向峰值振速分布规律 | 第62-66页 |
| 4.3.3 截面峰值振速分布规律 | 第66页 |
| 4.4 净间距对邻近硐室峰值振速的影响 | 第66-71页 |
| 4.5 邻近硐室的存在对本硐室围岩内部峰值振速的影响 | 第71-75页 |
| 4.6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7-81页 |
| 5.1 结论 | 第77-79页 |
| 5.2 展望 | 第79-81页 |
| 参考文献 | 第81-83页 |
| 作者简历 | 第83-87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