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0 前言 | 第9-13页 |
| 0.1 选题意义和背景 | 第9-10页 |
| 0.2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 0.3 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 1 清代胶东地区书院的历史演变与地理分布 | 第13-20页 |
| 1.1 清代之前胶东地区书院历史发展概述 | 第13-15页 |
| 1.2 清代胶东地区书院发展的时空分布 | 第15-17页 |
| 1.2.1 空间分布 | 第15-17页 |
| 1.2.2 时间分布 | 第17页 |
| 1.3 清代胶东地区书院的历史地理变迁 | 第17-20页 |
| 2 清代胶东地区书院的教育 | 第20-28页 |
| 2.1 清代胶东地区书院的类型与教学模式 | 第20-22页 |
| 2.2 清代胶东地区书院的经费与组织管理 | 第22-24页 |
| 2.3 清代胶东地区书院的日常活动 | 第24-25页 |
| 2.4 胶东地区书院与其他书院的异同 | 第25-28页 |
| 2.4.1 胶东地区书院与山东地区其他书院的比较——以济南泺源书院为例 | 第25-26页 |
| 2.4.2 胶东地区书院与南方地区书院的比较——以岳麓书院为例 | 第26-28页 |
| 3 清代胶东地区书院与地方社会 | 第28-33页 |
| 3.1 书院与地方社会的互动 | 第28-30页 |
| 3.2 书院的影响与作用 | 第30-33页 |
| 4 晚清胶东地区书院的衰落 | 第33-37页 |
| 4.1 书院衰落的表现 | 第33-34页 |
| 4.1.1 书院已不适合社会发展趋势 | 第33页 |
| 4.1.2 书院改制学堂 | 第33页 |
| 4.1.3 西式教育发展 | 第33-34页 |
| 4.2 书院衰落的原因分析 | 第34-37页 |
| 4.2.1 传统书院自身的缺陷 | 第34-35页 |
| 4.2.2 西式“书院”的冲击 | 第35-36页 |
| 4.2.3 西方侵略者的破坏 | 第36-37页 |
| 5 结语 | 第37-38页 |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 致谢 | 第40-41页 |
| 个人简历 | 第41页 |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