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引言 | 第11-12页 |
1.2 钛合金的物理特性 | 第12-14页 |
1.2.1 钛合金的主要性能 | 第12页 |
1.2.2 钛合金的主要用途 | 第12-14页 |
1.3 钛合金的加工特性 | 第14-16页 |
1.3.1 钛合金的加工特点 | 第14-15页 |
1.3.2 钛合金的加工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1.5 本章小节 | 第17-19页 |
第二章 磁性磨粒光整加工技术 | 第19-31页 |
2.1 磁性磨粒光整加工概述 | 第19-23页 |
2.1.1 磁性磨粒光整加工原理 | 第19-21页 |
2.1.2 磁性磨粒光整加工机理 | 第21-22页 |
2.1.3 磁性磨粒光整加工特点 | 第22-23页 |
2.2 磁性磨粒概述 | 第23-28页 |
2.2.1 磁性磨粒简介 | 第23-25页 |
2.2.2 磁性磨粒的受力及运动轨迹 | 第25-28页 |
2.3 磁性磨粒光整加工的国内外发展状况 | 第28-29页 |
2.3.1 磁性磨粒光整加工的国外发展状况 | 第28页 |
2.3.2 磁性磨粒光整加工的国内发展状况 | 第28-2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第三章 磁性磨粒光整加工钛合金板的工艺参数分析 | 第31-43页 |
3.1 概述 | 第31-32页 |
3.1.1 影响磁性磨粒光整加工效果的因素 | 第31页 |
3.1.2 磁性磨粒光整加工的基本实验条件 | 第31-32页 |
3.2 影响磁性磨粒光整加工效果的主要参数分析 | 第32-41页 |
3.2.1 磁感应强度 | 第32-38页 |
3.2.2 加工间隙 | 第38-39页 |
3.2.3 加工时间 | 第39页 |
3.2.4 磨粒粒径 | 第39-40页 |
3.2.5 主轴转速 | 第40-41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四章 磁性磨粒光整加工钛合金板表面粗糙度的实验研究 | 第43-51页 |
4.1 表面粗糙度概述 | 第43页 |
4.2 钛合金板表面粗糙度的正交实验研究 | 第43-49页 |
4.2.1 实验条件 | 第43-44页 |
4.2.2 实验方法 | 第44页 |
4.2.3 实验方案 | 第44-45页 |
4.2.4 实验结果分析 | 第45-49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五章 磁性磨粒光整加工钛合金板加工硬化和表面显微组织的实验研究 | 第51-61页 |
5.1 加工硬化概述 | 第51-52页 |
5.1.1 加工硬化形成原因 | 第51页 |
5.1.2 加工硬化评价指标 | 第51-52页 |
5.2 表面加工硬化实验与结果分析 | 第52-56页 |
5.2.1 实验方案 | 第52-53页 |
5.2.2 硬度测量 | 第53-54页 |
5.2.3 实验结果分析 | 第54-56页 |
5.3 表面显微组织实验与结果分析 | 第56-60页 |
5.3.1 实验方案 | 第56-57页 |
5.3.2 测量方法 | 第57-58页 |
5.3.3 结果分析 | 第58-6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六章 磁性磨粒光整加工过程的有限元分析 | 第61-69页 |
6.1 残余应力概述 | 第61-62页 |
6.1.1 残余应力形成原因 | 第61-62页 |
6.1.2 残余应力测量方法 | 第62页 |
6.2 加工过程残余应力的仿真分析 | 第62-66页 |
6.2.1 仿真软件Abaqus介绍 | 第63-64页 |
6.2.2 磨削模型的建立 | 第64-65页 |
6.2.3 仿真结果分析 | 第65-66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66-69页 |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 | 第69-71页 |
7.1 总结 | 第69-70页 |
7.2 展望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7-79页 |
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