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基于冠醚衍生物为接受体的荧光传感器的理论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18页
    1.1 超分子化学概述第10-11页
    1.2 光化学传感器第11-12页
    1.3 荧光化学传感器第12页
    1.4 荧光化学传感器的响应机理第12-15页
        1.4.1 PET-光致电子转移第13页
        1.4.2 ICT-分子内电荷转移第13-14页
        1.4.3 ESIPT-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第14页
        1.4.4 FRET-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第14-15页
        1.4.5 C=N 异构化第15页
    1.5 基于冠醚及其衍生物为接受体的荧光传感器第15页
    1.6 基于杯芳烃为接受体的荧光传感器第15-16页
    1.7 研究工作第16-18页
        1.7.1 研究内容第16页
        1.7.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6-18页
第2章 N-(亚甲基芘基)杯[4]氮杂冠醚“分子跆拳道”过程的理论研究第18-36页
    2.1 引言第18-19页
    2.2 计算方法第19-20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0-35页
        2.3.1 配体和配位化合物结构分析第20-26页
        2.3.2 结合能和稳定能第26-27页
        2.3.3 “分子跆拳道”过程的能量变化第27-28页
        2.3.4 自然价键轨道(NBO)分析第28-31页
        2.3.5 前线轨道分析第31-33页
        2.3.6 荧光光谱第33-35页
    2.4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3章 基于氮杂冠醚和蒽衍生物理论设计 Na~+、K~+的荧光传感器第36-54页
    3.1 引言第36-38页
    3.2 计算方法第38-39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9-53页
        3.3.1 计算方法讨论:泛函和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第39-42页
        3.3.2 理论设计化学传感器方案:独立部分和化学传感器第42-47页
        3.3.3 化学荧光传感器络合反应第47-53页
    3.4 本章小节第53-54页
第4章 氢、钠和锌三接受体荧光传感器的理论研究第54-68页
    4.1 引言第54-55页
    4.2 计算方法第55-56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56-67页
        4.3.1 结构特点与构型优化第56-59页
        4.3.2 自然键分析第59-61页
        4.3.3 反应性描述第61-63页
        4.3.4 前线轨道分析第63-65页
        4.3.5 吸收光谱第65-67页
    4.4 本章小节第67-68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9页
致谢第79-80页
附录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钯基多组元纳米颗粒阳极电催化剂性能研究
下一篇:磁性功能化纤维素的制备及对U(Ⅵ)的吸附行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