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摘要 | 第8-9页 |
| ABSTRACT | 第9页 |
| 第一部分 绪论 | 第10-15页 |
| 一、 选题缘由及意义 | 第10-12页 |
| 二、 学术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 三、 论文的难点与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 四、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5页 |
| 五、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5页 |
| 第二部分 天水三线建设的背景 | 第15-21页 |
| 一、 三线建设的由来 | 第16-19页 |
| (一)严峻的周边环境 | 第16-17页 |
| (二)改变不合理的工业布局 | 第17-18页 |
| (三)“左”倾思想的扩大化 | 第18-19页 |
| 二、 天水进行三线建设的条件 | 第19-21页 |
| 第三部分 天水三线建设的开展 | 第21-27页 |
| 一、 天水三线建设的起步 | 第21-22页 |
| 二、 天水三线建设的展开 | 第22-27页 |
| 第四部分 天水三线建设的成就 | 第27-44页 |
| 一、 基本情况 | 第27-29页 |
| 二、 典型企业 | 第29-44页 |
| (一)天水长城电工仪器厂 | 第29-32页 |
| (二)天水长城控制电器厂 | 第32-35页 |
| (三)天水海林轴承仪器厂 | 第35-39页 |
| (四)国营岷山机械厂 | 第39-44页 |
| 第五部分 天水三线建设的得与失 | 第44-55页 |
| 一、 天水三线建设的贡献 | 第44-48页 |
| (一)促进天水的工业化进程 | 第44-45页 |
| (二)带动了其他行业的发展,提高了天水经济的整体水平 | 第45-47页 |
| (三)改变了城市面貌,丰富了人民的生活 | 第47-48页 |
| 二、 天水三线建设的不足之处 | 第48-52页 |
| 三、 天水三线建设留下的精神财富 | 第52-55页 |
| 结语 | 第55-56页 |
| 参考资料 | 第56-60页 |
| 读研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60-61页 |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