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页 |
一、本文研究数据来源与统计 | 第9-13页 |
(一) 研究数据来源及统计方法 | 第9-10页 |
(二) 研究数据统计 | 第10-13页 |
1、道路管理者妨碍通行致害纠纷的案由分布 | 第10-11页 |
2、道路管理者主体类型分布 | 第11-12页 |
3、道路管理者主体类型认定根据分布 | 第12-13页 |
二、我国妨碍通行致害纠纷中道路管理者主体认定的现行法律制度 | 第13-16页 |
(一) 我国法律法规对道路管理者的主体认定 | 第13-14页 |
1、《侵权责任法》第89条解析 | 第13页 |
2、《公路法》第8条解析 | 第13-14页 |
(二) 我国司法解释对道路管理者的主体认定 | 第14-15页 |
(三) 我国行政法规对道路管理者的主体认定 | 第15-16页 |
1、《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第3条、第4条及第44条解析 | 第15页 |
2、《城市道路管理条例》第6条解析 | 第15-16页 |
(四) 我国地方性法规及规章办法对道路管理者的主体认定 | 第16页 |
三、域外类似道路管理者主体认定制度的考察及启示 | 第16-19页 |
(一) 域外类似道路管理者主体认定制度的考察 | 第16-19页 |
1、德国 | 第17-18页 |
2、日本 | 第18页 |
3、韩国 | 第18-19页 |
(二) 域外类似道路管理者主体认定制度的启示 | 第19页 |
四、我国妨碍通行致害纠纷中道路管理者的主体类型及认定依据 | 第19-29页 |
(一) 依据法律规定认定的主体类型 | 第20-23页 |
1、公路管理机构 | 第21页 |
2、政府 | 第21-22页 |
3、行政机关交通主管部门 | 第22-23页 |
4、市政工程主管部门 | 第23页 |
(二) 依据施工行为认定的主体类型 | 第23-24页 |
1、公路建设施工单位 | 第24页 |
(三) 依据经营行为认定的主体类型 | 第24-25页 |
1、公路管理经营企业 | 第25页 |
(四) 依据养护行为认定的主体类型 | 第25-27页 |
1、公路养护单位 | 第26-27页 |
(五) 依据实际管理行为认定的主体类型 | 第27-29页 |
1、村、居民委员会 | 第27-28页 |
2、城市管理执法部门 | 第28-29页 |
五、我国妨碍通行致害纠纷中道路管理者主体认定制度的不足之处 | 第29-32页 |
(一) 缺乏道路管理者妨碍通行致害责任的相关公物法制度 | 第29-30页 |
(二) 缺乏符合实际的道路管理者主体认定制度 | 第30页 |
(三) 缺乏道路管理者内部追偿的法律制度 | 第30-31页 |
(四) 缺乏有效的道路管理者信息公开制度 | 第31-32页 |
六、完善我国公共道路妨碍通行致害纠纷中道路管理者主体认定制度的建议 | 第32-36页 |
(一) 建立道路管理者妨碍通行致害责任的相关公物法制度 | 第32页 |
(二) 建立道路管理者主体分级法律制度 | 第32-33页 |
(三) 健全的道路管理者内部追偿法律制度 | 第33-34页 |
(四) 健全道路管理者信息公开制度 | 第34-36页 |
结语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致谢 | 第39-40页 |
附录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