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前言 | 第12-15页 |
1.材料 | 第15-23页 |
1.1 主要实验仪器 | 第15-16页 |
1.2 实验对象 | 第16-17页 |
1.3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17-18页 |
1.3.1 实验试剂 | 第17-18页 |
1.3.2 实验材料 | 第18页 |
1.4 相关引物合成 | 第18-19页 |
1.5 试剂配制 | 第19-23页 |
2.实验方法 | 第23-44页 |
2.1 NSCLC患者及正常对照血浆标本的收集 | 第23页 |
2.2 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检测血浆中miR-25的相对表达水平 | 第23-25页 |
2.2.1 提取血浆标本中的RNA | 第23-24页 |
2.2.2 逆转录PCR | 第24-25页 |
2.2.3 荧光定量PCR反应 | 第25页 |
2.3 NSCLC细胞和人正常肺上皮细胞的培养 | 第25-28页 |
2.3.1 细胞传代 | 第25-26页 |
2.3.2 细胞冻存 | 第26-27页 |
2.3.3 细胞复苏 | 第27页 |
2.3.4 细胞计数、铺板 | 第27-28页 |
2.4 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检测细胞中miR-25的相对表达水平 | 第28-30页 |
2.4.1 提取细胞总RNA | 第28-29页 |
2.4.2 逆转录PCR | 第29页 |
2.4.3 荧光定量PCR反应 | 第29-30页 |
2.5 划痕试验 | 第30-31页 |
2.5.1 细胞铺板,转染 | 第30页 |
2.5.2 划痕、拍照 | 第30-31页 |
2.5.3 计算细胞迁移率 | 第31页 |
2.6 Transwell试验 | 第31-32页 |
2.6.1 细胞铺板,转染 | 第31页 |
2.6.2 铺小室 | 第31-32页 |
2.6.3 染色、拍照小室 | 第32页 |
2.7 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预测靶基因 | 第32-33页 |
2.8 报告基因质粒构建 | 第33-39页 |
2.8.1 设计及合成引物 | 第33页 |
2.8.2 提取基因组DNA | 第33-34页 |
2.8.3 PCR扩增靶基因的3’UTR片段 | 第34-35页 |
2.8.4 PCR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后回收 | 第35-36页 |
2.8.5 酶切 | 第36-37页 |
2.8.6 连接 | 第37页 |
2.8.7 转化感受态细菌(DH5α) | 第37-38页 |
2.8.8 质粒的鉴定 | 第38-39页 |
2.9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验证miR-25与靶基因的靶向关系 | 第39-41页 |
2.9.1 报告基因质粒转染HEK293T细胞 | 第39-40页 |
2.9.2 荧光素酶活性分析 | 第40页 |
2.9.3 数据分析 | 第40-41页 |
2.10 Western blot检测不同蛋白的表达情况 | 第41-44页 |
2.10.1 细胞铺板及转染 | 第41页 |
2.10.2 总蛋白的提取和浓度的测定 | 第41-42页 |
2.10.3 Western blot蛋白分析 | 第42-44页 |
3.实验结果 | 第44-54页 |
3.1 MiR-25在NSCLC患者血浆中表达升高并与肿瘤分期相关 | 第44-45页 |
3.2 MiR-25在NSCLC细胞中较正常肺上皮细胞中表达升高 | 第45-46页 |
3.3 过表达或抑制miR-25,对NSCLC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 第46-49页 |
3.4 MiR-25与SGPP1和LATS2存在靶向关系 | 第49-54页 |
4.讨论 | 第54-58页 |
结语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4页 |
附录1:综述 | 第64-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8页 |
附录2: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论文情况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