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资格刑的分析与思考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资格刑概述 | 第11-16页 |
第一节 资格刑的起源 | 第11-12页 |
第二节 资格刑的概念 | 第12-13页 |
第三节 资格刑的类型 | 第13-16页 |
第二章 资格刑完善的必要性分析 | 第16-35页 |
第一节 刑法的中身份犯和资格刑在设置上不相协调 | 第16-20页 |
一、身份犯与资格刑的关系 | 第16-18页 |
二、身份犯与资格刑设置不平衡 | 第18-20页 |
第二节 资格刑的完善有利于刑罚目的的实现 | 第20-22页 |
一、刑罚目的概述 | 第20-21页 |
二、资格刑更加侧重预防目的 | 第21-22页 |
第三节 资格刑的完善有利于刑罚结构的优化 | 第22-25页 |
一、“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要求完善资格刑 | 第22-23页 |
二、刑罚方式多样化要求完善资格刑 | 第23-24页 |
三、刑罚轻缓化要求完善资格刑 | 第24-25页 |
第四节 否定资格刑之否定 | 第25-29页 |
一、否定资格刑之观点 | 第25-26页 |
二、理论角度:资格刑利大于弊 | 第26-28页 |
三、现实角度:资格刑乃现实需要 | 第28-29页 |
第五节 与相关行政处罚如何共存 | 第29-35页 |
一、相关行政处罚梳理 | 第29-31页 |
二、两者共存的三大基础 | 第31-35页 |
第三章 资格刑完善的法律价值分析 | 第35-42页 |
第一节 法律的目标价值:正义 | 第35-39页 |
一、资格刑对自由的保障 | 第36页 |
二、资格刑对秩序的保障 | 第36-37页 |
三、资格刑能“直观”的体现正义 | 第37-39页 |
第二节 法律的手段价值:效率 | 第39-42页 |
一、资格刑与其他刑罚种类效率比较 | 第39-41页 |
二、资格刑比其他刑罚种类效率更高 | 第41-42页 |
第四章 资格刑制度完善的基本构想 | 第42-55页 |
第一节 资格刑种类的完善 | 第42-49页 |
一、拆分整合“剥夺政治权利” | 第42-44页 |
二、增设“剥夺从事特定活动资格”为内容的资格刑 | 第44-47页 |
三、增设以单位犯罪为对象的资格刑 | 第47-48页 |
四、“剥夺荣誉权”、“剥夺军衔”能否成为资格刑 | 第48-49页 |
第二节 资格刑适用的两个问题 | 第49-51页 |
一、适用期限 | 第49页 |
二、适用条件 | 第49-51页 |
第三节 复权制度 | 第51-55页 |
一、复权制度建立的必要性 | 第51-52页 |
二、复权的条件 | 第52-53页 |
三、复权的撤销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9-60页 |
后记 | 第60-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