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导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预决事实概述 | 第10-16页 |
第一节 预决事实的定义和内涵 | 第10-13页 |
一、预决事实在我国的立法规定及其定义 | 第10-11页 |
二、预决事实的内涵 | 第11-13页 |
第二节 预决事实与相关概念的辨析 | 第13-16页 |
一、预决事实与争点 | 第13页 |
二、预决事实与司法认知对象 | 第13-14页 |
三、预决事实与判决主文 | 第14页 |
四、预决事实与判决理由 | 第14-16页 |
第二章 预决事实效力问题探讨 | 第16-33页 |
第一节 大陆法系关于预决事实效力的通说及其存在的弊端 | 第16-17页 |
第二节 预决事实效力的理论学说 | 第17-23页 |
一、既判力扩张论 | 第17-19页 |
二、争点效理论 | 第19-21页 |
三、争点排除规则 | 第21-23页 |
第三节 我国预决事实效力的性质 | 第23-25页 |
一、我国预决事实效力的基础问题 | 第23页 |
二、我国预决事实效力的性质 | 第23-25页 |
第四节 我国预决事实效力的具体分析 | 第25-33页 |
一、预决事实效力与既判力的关系 | 第25-26页 |
二、预决事实效力的作用范围 | 第26-33页 |
第三章 我国预决事实效力的现状及其完善 | 第33-43页 |
第一节 我国司法解释有关预决事实效力的规定及存在的问题 | 第33-34页 |
一、我国司法解释有关于预决事实效力的规定 | 第33页 |
二、我国司法解释有关于预决事实效力规定存在的问题 | 第33-34页 |
第二节 预决事实效力制度的完善 | 第34-43页 |
一、预决事实效力制度所应有的价值 | 第34-36页 |
二、预决事实效力在立法上的完善 | 第36-37页 |
三、预决事实效力制度完善的程序保障 | 第37-41页 |
四、提高法官的职业素质 | 第41-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6-47页 |
后记 | 第47-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