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导言 | 第11-12页 |
第一章 传统国际民商事案件的管辖权问题 | 第12-21页 |
第一节 国际民商事案件管辖权冲突的成因和表现形式 | 第12-15页 |
一、国际民商事案件管辖权冲突的成因 | 第12-14页 |
二、国际民商事诉讼管辖权冲突的表现形式 | 第14-15页 |
第二节 传统国际民商事诉讼管辖权确立的一般原则 | 第15-17页 |
一、尊重国家主权原则 | 第15页 |
二、平等互惠协调原则 | 第15页 |
三、保护当事人利益原则 | 第15-16页 |
四、便利诉讼原则 | 第16页 |
五、意思自治原则 | 第16页 |
六、公正解决争议原则 | 第16页 |
七、最密切联系原则 | 第16-17页 |
第三节 传统国际民商事诉讼管辖权确定的根据 | 第17-21页 |
一、以当事人国籍为基础的管辖 | 第17-18页 |
二、以地域为基础的管辖 | 第18页 |
三、以当事人意志为基础的管辖 | 第18-19页 |
四、以最低限度接触为基础的管辖 | 第19-20页 |
五、以法院裁量权为基础的管辖 | 第20页 |
六、以特别立法为基础的管辖 | 第20-21页 |
第二章 网络侵权案件对传统管辖权基础的冲击 | 第21-32页 |
第一节 网络侵权的概念、特点、表现形式 | 第21-24页 |
一、网络侵权的概念 | 第21-22页 |
二、网络侵权的特点 | 第22-23页 |
三、网络侵权的表现形式 | 第23-24页 |
第二节 网络侵权案件责任主体的确定 | 第24-28页 |
一、国际上对网络侵权案件责任主体的确定 | 第24-25页 |
二、我国对网络侵权案件责任主体的确定 | 第25-27页 |
三、网络侵权案件侵权主体实体责任的特征 | 第27-28页 |
第三节 网络侵权案件对传统管辖基础的动摇 | 第28-32页 |
一、侵权行为地难以确定 | 第28-29页 |
二、被告住所地的重新考量 | 第29-30页 |
三、其他连结因素联系薄弱 | 第30-31页 |
四、挑选法院的现象更为严重 | 第31页 |
五、网络空间的自治弱化了国家司法管辖权 | 第31-32页 |
第三章 理论界和司法实践应对网络侵权案件管辖权的努力 | 第32-43页 |
第一节 理论界对网络侵权案件司法管辖权的探讨 | 第32-38页 |
一、新主权理论 | 第32-33页 |
二、网址管辖理论 | 第33-34页 |
三、管辖权相对论 | 第34-35页 |
四、最低限度联系理论(长臂管辖) | 第35-36页 |
五、侵权行为地说(信息所及地管辖) | 第36页 |
六、侵权行为自体法说(最密切联系原则) | 第36-37页 |
七、合同的订立地与履行地说 | 第37-38页 |
第二节 国际上对网络侵权管辖权的努力和协调 | 第38-43页 |
一、美国 | 第38-40页 |
二、欧盟 | 第40-42页 |
三、海牙国际私法会议的努力 | 第42-43页 |
第四章 中国网络侵权案件管辖制度的现状分析及相关建议 | 第43-52页 |
第一节 我国现行的网络侵权国际管辖权制度 | 第44-46页 |
一、相关司法解释的具体规定 | 第44-45页 |
二、对相关司法解释的分析 | 第45-46页 |
第二节 我国应选择“原告所在地”作为管辖依据 | 第46-52页 |
一、选择“原告所在地”作为管辖依据的理由 | 第46-50页 |
二、相关案例的支持 | 第50-52页 |
结语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8-59页 |
谢辞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