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1 文献法 | 第14-15页 |
1.4.2 参与式观察法 | 第15页 |
1.4.3 访谈法 | 第15页 |
1.4.4 个案研究法 | 第15页 |
1.5 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17-23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7-19页 |
2.1.1 社会工作 | 第17-18页 |
2.1.2 环境公益组织 | 第18-19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9-23页 |
2.2.1 公民社会理论 | 第19-20页 |
2.2.2 社会嵌入理论 | 第20-21页 |
2.2.3 政府缺陷理论 | 第21页 |
2.2.4 赋权理论 | 第21-23页 |
第3章 社会工作介入环境公益组织的现实依据 | 第23-27页 |
3.1 社会工作介入环境公益组织的必要性 | 第23-24页 |
3.1.1 社会工作能够促进环境公益组织内部建设 | 第23页 |
3.1.2 有助提升环境公益组织内部社会工作职业化水平 | 第23-24页 |
3.2 社会工作介入环境公益组织的可行性 | 第24-27页 |
3.2.1 社会工作起源于社会公益组织 | 第24-25页 |
3.2.2 社会工作与环境公益组织存在许多共同点 | 第25页 |
3.2.3 环境公益组织是推广社会工作价值理念的重要载体 | 第25-27页 |
第4章 社会工作介入“西安绿色原点环境宣传教育发展中心”服务案例分析 | 第27-37页 |
4.1 西安绿色原点环境宣传教育发展中心概况 | 第27-29页 |
4.1.1 基本情况 | 第27-28页 |
4.1.2 功能定位 | 第28页 |
4.1.3 运作模式 | 第28-29页 |
4.2 社会工作介入“西安绿色原点环境宣传教育发展中心”的基本理念 | 第29-31页 |
4.2.1 介入式理念 | 第29页 |
4.2.2 赋权理念 | 第29-30页 |
4.2.3 和谐发展的理念 | 第30页 |
4.2.4 专业化工作方法 | 第30-31页 |
4.3 社会工作介入“绿色原点”服务领域 | 第31-33页 |
4.3.1 针对青年学生的工作领域 | 第31页 |
4.3.2 针对农村群众的工作领域 | 第31-32页 |
4.3.3 针对留守儿童的工作领域 | 第32页 |
4.3.4 针对社会民众的工作领域 | 第32-33页 |
4.4 社会工作介入“绿色原点”服务途径 | 第33-34页 |
4.4.1 发出环保倡导 | 第33页 |
4.4.2 争取社会支持 | 第33-34页 |
4.5 绿色原点”社会工作介入的评估效果 | 第34-37页 |
第5章 社会工作介入环境公益组织的实践反思 | 第37-49页 |
5.1 社会工作面临现实困境及成因分析 | 第37-41页 |
5.1.1 行政支持力度发展困境 | 第37-38页 |
5.1.2 资金来源渠道发展困境 | 第38-39页 |
5.1.3 社会职业认同发展困境 | 第39-40页 |
5.1.4 专业实践能力发展困境 | 第40-41页 |
5.1.5 志愿者队伍发展困境 | 第41页 |
5.2 相关对策和建议 | 第41-49页 |
5.2.1 建立健全社会工作规章制度 | 第41-42页 |
5.2.2 提高社会工作者薪酬水平和职业认同 | 第42-43页 |
5.2.3 加强社会工作与环境公益组织的紧密合作 | 第43-44页 |
5.2.4 加强社会工作着介入环保公益组织能力建设 | 第44-45页 |
5.2.5 加强高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能力 | 第45页 |
5.2.6 加强社会工作者专业素质 | 第45页 |
5.2.7 不断营造健康有利的社会支持环境 | 第45-46页 |
5.2.8 政府加强环境公益组织政策宣传 | 第46页 |
5.2.9 提升社会工作和环境公益组织的专业性 | 第46-49页 |
结语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5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