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课题来源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1 数控机床可靠性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2 多状态故障树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本文主要内容及结构组成 | 第15-17页 |
1.3.1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15页 |
1.3.2 本论文的结构组成 | 第15-17页 |
第二章 镗轴进给机构的多状态故障树建模 | 第17-36页 |
2.1 镗轴进给机构的功能结构 | 第17-19页 |
2.1.1 镗轴进给机构的基本功能 | 第17页 |
2.1.2 镗轴进给机构工作环境的特殊性 | 第17-18页 |
2.1.3 镗轴进给机构的结构组成 | 第18-19页 |
2.1.3.1 永磁同步交流伺服电机 | 第18页 |
2.1.3.2 滚珠丝杠副 | 第18-19页 |
2.1.3.3 角接触球轴承 | 第19页 |
2.1.3.4 直线运动球轴承 | 第19页 |
2.2 多状态故障树的建模方法 | 第19-22页 |
2.2.1 多状态可靠性框图分析法 | 第19-21页 |
2.2.2 多状态故障树的生成 | 第21-22页 |
2.3 镗轴进给机构的多状态故障树建模 | 第22-34页 |
2.3.1 系统状态定义 | 第22-23页 |
2.3.2 确定边界条件 | 第23页 |
2.3.3 建立多状态故障树 | 第23-34页 |
2.3.3.1 一级齿轮传动装置子系统 | 第23-25页 |
2.3.3.2 滚珠丝杠副传动装置子系统 | 第25-27页 |
2.3.3.3 托架紧固装置子系统 | 第27-29页 |
2.3.3.4 支撑轴装置子系统 | 第29-31页 |
2.3.3.5 机械传动装置子系统 | 第31-32页 |
2.3.3.6 镗轴进给机构多状态故障树的建立 | 第32-34页 |
2.4 小结 | 第34-36页 |
第三章 镗轴进给机构的多状态故障树定量分析 | 第36-66页 |
3.1 多状态故障树定量分析方法 | 第36-42页 |
3.1.1 多值决策图 | 第36-39页 |
3.1.2 贝叶斯网络 | 第39-42页 |
3.2 镗轴进给机构的顶事件各状态的发生概率 | 第42-59页 |
3.2.1 一级齿轮传动装置子系统 | 第42-44页 |
3.2.2 滚珠丝杠副传动装置子系统 | 第44-47页 |
3.2.3 托架紧固装置子系统 | 第47-51页 |
3.2.4 支撑轴装置子系统 | 第51-53页 |
3.2.5 机械传动装置子系统 | 第53-56页 |
3.2.6 镗轴进给机构故障树 | 第56-59页 |
3.3 多值决策图与贝叶斯网络的对比讨论 | 第59页 |
3.4 镗轴进给机构的重要度分析 | 第59-65页 |
3.4.1 常见的多状态系统重要度指标 | 第59-60页 |
3.4.2 镗轴进给机构故障树的重要度分析 | 第60-65页 |
3.4.2.1 一级齿轮传动装置子系统 | 第60-61页 |
3.4.2.2 滚珠丝杠副传动装置子系统 | 第61-62页 |
3.4.2.3 托架紧固装置子系统 | 第62页 |
3.4.2.4 支撑轴装置子系统 | 第62-63页 |
3.4.2.5 机械传动装置子系统 | 第63-64页 |
3.4.2.6 镗轴进给机构故障树 | 第64-65页 |
3.5 小结 | 第65-66页 |
第四章 基于模糊概率的镗轴进给机构共因失效-贝叶斯网络分析 | 第66-77页 |
4.1 共因失效理论 | 第67-68页 |
4.1.1 共因失效基本概念 | 第67页 |
4.1.2 共因失效-贝叶斯网络模型 | 第67-68页 |
4.2 基于模糊集理论的概率分析 | 第68-71页 |
4.2.1 模糊集理论简介 | 第69-70页 |
4.2.2 模糊概率的处理分析 | 第70-71页 |
4.3 镗轴进给机构的共因失效-贝叶斯网络模型建模 | 第71-74页 |
4.4 结合模糊概率的镗轴进给机构共因失效-贝叶斯网络的定量分析 | 第74-76页 |
4.4.1 根节点的模糊概率及其处理 | 第74页 |
4.4.2 镗轴进给机构的共因失效-贝叶斯网络的定量分析 | 第74-76页 |
4.5 小结 | 第76-77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7-79页 |
5.1 总结 | 第77-78页 |
5.2 展望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4-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