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工人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工人运动与组织论文--工会工作论文

城乡背景下农民工消费行为“两栖性”探析--以皖南A村进城务工人员为例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1章 绪论第11-15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2 问题的提出第12-13页
    1.3 研究意义和价值第13-15页
        1.3.1 理论意义第13页
        1.3.2 现实价值第13-15页
第2章 文献综述第15-20页
    2.1 炫耀性消费相关研究综述第15-17页
    2.2 农民工群体的消费相关研究第17-18页
    2.3 农村地区炫耀性消费研究第18页
    2.4 文献总结与展望第18-20页
        2.4.1 纵观当前有关农民工消费研究,总结出如下当前研究的不足之处:第18-19页
        2.4.2 本研究创新之处和预期达到的目标第19-20页
第3章 研究设计第20-24页
    3.1 核心概念的界定第20-21页
        3.1.1 “两栖消费”第20页
        3.1.2 “炫耀性消费”第20-21页
    3.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第21-22页
        3.2.1 研究对象第21-22页
        3.2.2 研究方法第22页
    3.3 研究思路与观点第22-24页
        3.3.1 研究思路第22-23页
        3.3.2 观点第23-24页
第4章 城乡消费:来自于经验事实的分析第24-40页
    4.1 城乡有别:农民工城市与农村消费现状第24-27页
        4.1.1 城市消费现状第24-25页
        4.1.2 返乡后农民工消费现状第25-27页
    4.2 “我群”与“他群”:农民工群体的自我分层第27-29页
        4.2.1 自我分层: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第27-29页
        4.2.2 分层结果:两栖性认同的形成第29页
    4.3 共识的力量:地方性规范的形成第29-32页
        4.3.1 抹不开的“面子”:攀比之风的形成与演变第29-30页
        4.3.2 地方性规范的形成:炫耀性消费成为常态第30-32页
    4.4 两栖性消费:城市和农村的逻辑第32-40页
        4.4.1 补偿性何以可能第33-34页
        4.4.2 场域的区分第34-36页
        4.4.3 返乡后炫耀性消费途径:示差与示同第36-40页
第5章 总结与讨论第40-42页
参考文献第42-46页
附录 1第46-48页
附录 2第48-50页
致谢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乡土移植”与“就近转型”:农民工市民化的路径选择
下一篇:多元治理下的社会保险基金政府监管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