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39页 |
1.1 引言 | 第9-10页 |
1.2 木脂素的概述 | 第10-20页 |
1.2.1 木脂素类化合物的分类 | 第10-20页 |
1.3 木脂素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 | 第20-23页 |
1.3.1 木脂素类化合物的提取 | 第20-22页 |
1.3.2 木脂素类化合物的分离纯化 | 第22-23页 |
1.4 木脂素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 | 第23-27页 |
1.4.1 松柏醇的生物合成途径 | 第23页 |
1.4.2 木脂素及其糖苷的生物合成途径 | 第23-27页 |
1.5 木脂素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 第27-30页 |
1.5.1 抗肿瘤活性 | 第27-28页 |
1.5.2 抗氧化活性和肝保护作用 | 第28页 |
1.5.3 抗炎活性 | 第28页 |
1.5.4 抗HIV病毒活性 | 第28-29页 |
1.5.5 免疫抑制作用 | 第29-30页 |
1.5.6 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抑制作用 | 第30页 |
1.5.7 其他作用 | 第30页 |
1.6. 苯并呋喃类木脂素合成研究进展 | 第30-37页 |
1.6.1 苯并呋喃类木脂素合成研究进展 | 第30-34页 |
1.6.2 苯并二氢呋喃类木脂素合成研究进展 | 第34-37页 |
1.7 本论文选题背景及课题研究内容 | 第37-39页 |
第2章 苯并二氢呋喃类木脂素及其衍生物的合成 | 第39-54页 |
2.1 引言 | 第39-40页 |
2.2 目标产物的逆合成分析 | 第40-41页 |
2.3 目标产物的合成路线设计 | 第41-43页 |
2.4 实验部分 | 第43-52页 |
2.4.1 实验试剂 | 第43页 |
2.4.2 实验仪器及设备 | 第43-44页 |
2.4.3 化合物Quiquesetinerviusins A及其衍生物全合成 | 第44-5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3章 结果讨论与分析 | 第54-70页 |
3.1 酚羟基保护的讨论 | 第54-56页 |
3.1.1 酚羟基的保护基团 | 第54页 |
3.1.2 氯甲基甲醚MOMCI保护的配体酸的合成讨论 | 第54-56页 |
3.1.3 THP保护的二聚体阿魏酸乙酯的合成讨论 | 第56页 |
3.2 阿魏酸乙酯合成的讨论 | 第56-58页 |
3.3 Ag_2O催化氧化偶联反应的讨论 | 第58-61页 |
3.3.1 Ag_2O催化偶联合成苯并二氢呋喃骨架的反应机理 | 第58-59页 |
3.3.2 Ag_2O催化偶联的副反应讨论 | 第59-60页 |
3.3.3 AgO催化合成苯并二氢呋喃木脂素的讨论 | 第60-61页 |
3.4 THP保护的二聚体阿魏酸乙酯的还原反应讨论 | 第61-64页 |
3.4.1 DIBAL-H选择性还原THP保护的二聚体阿魏酸乙酯的讨论 | 第61-63页 |
3.4.2 LiAlH4选择性还原THP保护的二聚体阿魏酸乙酯的讨论 | 第63-64页 |
3.5 选择性氧化烯丙醇 | 第64-65页 |
3.6 苯并二氢呋喃环开环讨论 | 第65-69页 |
3.6.1 苯并二氢呋喃环开环产物 | 第65-67页 |
3.6.2 苯并二氢呋喃环开环机理讨论 | 第67-69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结论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9页 |
致谢 | 第79-8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