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嵌入式的半虚拟化应用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6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本论文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13-16页 |
1.3.1 本论文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2 本论文章节安排 | 第14-16页 |
第2章 系统级虚拟化关键技术 | 第16-25页 |
2.1 系统级虚拟化的优势 | 第17-18页 |
2.1.1 封装性 | 第17页 |
2.1.2 多实例 | 第17页 |
2.1.3 隔离 | 第17-18页 |
2.1.4 硬件无关性 | 第18页 |
2.1.5 特权功能 | 第18页 |
2.3 虚拟机监控器的分类能为 | 第18-22页 |
2.3.1 按虚拟平台分类 | 第18-20页 |
2.3.2 按实现结构分类 | 第20-22页 |
2.4 典型虚拟化产品及其特点 | 第22-24页 |
2.4.1 VMware | 第22-23页 |
2.4.2 Xen | 第23-24页 |
2.4.3 KVM | 第2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基于嵌入式的半虚拟化总体结构设计 | 第25-39页 |
3.1 软硬件规划 | 第25-28页 |
3.1.1 硬件规划 | 第25-26页 |
3.1.2 虚拟机操作系统系统规划 | 第26-27页 |
3.1.3 虚拟化平台规划 | 第27-28页 |
3.2 嵌入式虚拟化的设计要求 | 第28-29页 |
3.2.1 功能整合提高利用率 | 第28-29页 |
3.2.2 降低成本和减少功耗、硬件尺寸、重量 | 第29页 |
3.2.3 提高安全性和可靠性 | 第29页 |
3.2.4 缩短开发周期 | 第29页 |
3.3 嵌入式平台的需要考虑的限制因素 | 第29-30页 |
3.3.1 硬件资源苛刻 | 第29页 |
3.3.2 处理能力有限 | 第29-30页 |
3.3.3 实时性要求 | 第30页 |
3.4 基于Xen的嵌入式半虚拟化实现方案 | 第30-38页 |
3.4.1 CPU虚拟化 | 第31-34页 |
3.4.2 内存虚拟化 | 第34-35页 |
3.4.3 I/O虚拟化 | 第35-37页 |
3.4.4 时间与时钟服务 | 第37-3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4章 嵌入式半虚拟化的实现 | 第39-56页 |
4.1 硬件平台 | 第39-40页 |
4.2 Xen内核初始化 | 第40-44页 |
4.2.1 准备工作 | 第40-41页 |
4.2.2 平台初始化 | 第41-42页 |
4.2.3 Xen初始化 | 第42-44页 |
4.3 超级调用扩展 | 第44-45页 |
4.4 共享内存页实现 | 第45-48页 |
4.4.1 Start Info Page | 第46-47页 |
4.4.2 Shared Info Page | 第47-48页 |
4.4.3 高速采集数据共享数据结构 | 第48页 |
4.5 混合驱动模型的实现 | 第48-49页 |
4.6 实时系统uCOS-Ⅱ的虚拟化 | 第49-54页 |
4.6.1 uCOS-Ⅱ实时操作系统 | 第49-50页 |
4.6.2 虚拟化硬件接口 | 第50页 |
4.6.3 时钟事件处理 | 第50-52页 |
4.6.4 任务堆栈 | 第52-54页 |
4.7 一种提高虚拟机实时响应性能的改进 | 第54-55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5章 测试与结果分析 | 第56-61页 |
5.1 测试环境搭建 | 第56页 |
5.1.1 硬件环境 | 第56页 |
5.1.2 软件环境 | 第56页 |
5.2 高速AD采样实例 | 第56-57页 |
5.3 实时性能测试 | 第57-60页 |
5.3.1 实时与非实时系统下采样结果对比 | 第59-6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1-62页 |
结论 | 第61页 |
进一步工作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