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前言 | 第10-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第一章 资料与方法 | 第18-22页 |
1.1 临床资料 | 第18-19页 |
1.2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3 资料整理 | 第20-21页 |
1.4 统计方法 | 第21-22页 |
第二章 结果 | 第22-27页 |
2.1 病程特点 | 第22页 |
2.2 病因 | 第22-23页 |
2.3 脑结构异常的类型分布及MRI表现 | 第23-24页 |
2.4 发作类型 | 第24页 |
2.5 发作间期SPECT显像特点 | 第24-25页 |
2.6 长程视频脑电图 | 第25页 |
2.7 MRI与SPECT之间的关系 | 第25页 |
2.8 发作间期SPECT与V-EEG阳性率的比较 | 第25-26页 |
2.9 各类型脑结构异常SPECT、V-EEG表现 | 第26-27页 |
第三章 讨论 | 第27-37页 |
3.1 各种辅助检查应用区别 | 第28-31页 |
3.2 脑结构异常与癫痫 | 第31-33页 |
3.3 癫痫与发作间期SPECT显像 | 第33-34页 |
3.4 V-EEG与癫痫 | 第34-35页 |
3.5 MRI示脑结构异常部位与发作间期SPECT显像异常灌注灶的联系 | 第35页 |
3.6 V-EEG与SPECT在定位致痫灶中的作用 | 第35-37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2页 |
综述 | 第42-50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缩略词表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