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文献综述 | 第11-25页 |
第一章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研究进展 | 第11-25页 |
1.1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病情况 | 第11页 |
1.2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病原因 | 第11-13页 |
1.2.1 微生物感染 | 第11-13页 |
1.2.2 其它因素 | 第13页 |
1.3 子宫内膜炎的发病机制 | 第13-15页 |
1.3.1 非特异性免疫防御 | 第13-14页 |
1.3.2 特异性免疫防御 | 第14-15页 |
1.4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分型及临床症状 | 第15-16页 |
1.4.1 产褥期子宫内膜炎 | 第16页 |
1.4.2 临床型子宫内膜炎 | 第16页 |
1.4.3 子宫积脓 | 第16页 |
1.4.4 隐性子宫内膜炎 | 第16页 |
1.5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血液指标变化 | 第16-19页 |
1.5.1 血液学指标的变化 | 第16-18页 |
1.5.2 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 | 第18-19页 |
1.6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诊断 | 第19-20页 |
1.6.1 临床诊断 | 第19页 |
1.6.2 实验室诊断 | 第19-20页 |
1.7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治疗 | 第20-23页 |
1.7.1 西药治疗 | 第20-21页 |
1.7.2 中药治疗 | 第21-22页 |
1.7.3 中西药结合治疗 | 第22-23页 |
1.7.4 其他治疗 | 第23页 |
1.8 小结 | 第23-25页 |
试验研究 | 第25-38页 |
第二章 丹连花子宫灌注液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实验性临床试验 | 第25-34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5-27页 |
2.1.1 材料 | 第25-26页 |
2.1.2 方法 | 第26-27页 |
2.2 结果 | 第27-32页 |
2.2.1 丹连花子宫灌注液的临床治疗效果 | 第27-29页 |
2.2.2 丹连花子宫灌注液对试验牛血液学指标的影响 | 第29-32页 |
2.3 讨论 | 第32-33页 |
2.3.1 丹连花子宫灌注液对奶牛子宫内膜炎的治疗效果 | 第32页 |
2.3.2 丹连花子宫灌注液对奶牛子宫内膜炎血液指标的影响 | 第32-33页 |
2.4 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丹连花子宫灌注液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的扩大临床试验 | 第34-38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4-36页 |
3.1.1 材料 | 第34页 |
3.1.2 方法 | 第34-36页 |
3.2 结果 | 第36页 |
3.3 讨论 | 第36-37页 |
3.4 小结 | 第37-38页 |
结论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作者简介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