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发电、发电厂论文--发电厂论文--核电厂(核电站)论文

复杂载荷下核电管道棘轮变形分析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9-23页
    1.1 绪论第9页
    1.2 压水堆一回路辅助管道第9-10页
    1.3 棘轮效应第10-16页
        1.3.1 棘轮效应的定义和分类第10-11页
        1.3.2 材料棘轮效应的研究进展第11-13页
        1.3.3 直管和弯管的棘轮效应研究第13-15页
        1.3.4 缺陷管道研究第15-16页
    1.4 热老化效应第16-18页
    1.5 循环塑性本构模型第18-20页
        1.5.1 A-F模型第18页
        1.5.2 Chaboche模型第18-19页
        1.5.3 Ohno-Wang模型第19-20页
        1.5.4 Chen-Jiao-Kim模型第20页
    1.6 棘轮边界的确定方法第20页
    1.7 本文的工作及意义第20-23页
        1.7.1 本文工作第20-21页
        1.7.2 本文工作的意义第21-23页
第2章 Z2CN18.10不锈钢直管棘轮效应模拟研究第23-39页
    2.1 直管结构参数和试验方法第23-24页
        2.1.1 直管结构参数第23-24页
        2.1.2 管道试验方法第24页
    2.2 有限元模型第24-25页
    2.3 循环塑性本构模型及其参数的确定第25-28页
        2.3.1 Chaboche模型参数的确定第25-26页
        2.3.2 OW-Ⅱ模型和参数的确定第26-27页
        2.3.3 CJK模型及其参数的确定第27-28页
    2.4 模拟结果与试验的对比第28-34页
        2.4.1 不同本构模型模拟结果对比第28-30页
        2.4.2 载荷控制条件下模拟与试验结果对比第30-31页
        2.4.3 位移控制条件下模拟与试验结果对比第31-33页
        2.4.4 载荷历史的影响第33-34页
    2.5 轴向载荷的影响第34-37页
        2.5.1 轴向恒定拉伸载荷的影响第34-36页
        2.5.2 轴向压缩载荷和拉压对称载荷对棘轮应变的影响第36-37页
    2.6 本章小结第37-39页
第3章 Z2CND18.12N弯管棘轮效应的模拟研究第39-67页
    3.1 弯管结构参数第39-40页
    3.2 弯管有限元模型和本构模型参数第40-41页
    3.3 弯曲载荷的方向对弯管棘轮变形的影响第41-48页
        3.3.1 载荷条件和路径第41-42页
        3.3.2 不同方向交变弯曲载荷条件第42-46页
        3.3.3 拉伸弯曲载荷条件第46-48页
        3.3.4 拉伸载荷结论第48页
    3.4 拉压弯曲载荷路径条件下弯管棘轮效应的模拟研究第48-59页
        3.4.1 载荷条件和路径第48-49页
        3.4.2 不同路径的对弯管棘轮效应影响第49-52页
        3.4.3 路径方向对棘轮应变的影响第52-57页
        3.4.4 载荷路径对棘轮边界的影响第57-58页
        3.4.5 拉压对称弯曲载荷路径结论第58-59页
    3.5 缺陷弯管的研究第59-67页
        3.5.1 顶线位置缺陷形状的影响第59-61页
        3.5.2 不同缺陷组合的弯管结构第61-62页
        3.5.3 不同缺陷组合弯管模拟结果和讨论第62-67页
第4章 材料和热老化作用对弯管棘轮效应的影响第67-77页
    4.1 不锈钢材料对弯管棘轮效应的影响第67-71页
        4.1.1 弯管试验材料第67页
        4.1.2 弯管结构和试验装置第67-68页
        4.1.3 应变采集系统和弯管上布片方案第68-69页
        4.1.4 试验结果及分析讨论第69-71页
    4.2 热老化处理对弯管棘轮效应的影响第71-75页
        4.2.1 热老化处理和试验条件第71-72页
        4.2.2 热老化弯管试验结果与分析第72-75页
    4.3 本章小结第75-77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77-79页
参考文献第79-85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85-87页
致谢第87-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空间电池盖板碎片损伤与硅基电极材料研制
下一篇:电解质支撑体系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材料性质及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