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层自动识别与对比的研究和实现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5页 |
1.1 引言 | 第11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项目背景与数据 | 第12-13页 |
1.4 研究内容及论文结构 | 第13-15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4.2 论文结构 | 第14-15页 |
第2章 准备工作 | 第15-19页 |
2.1 系统编程和运行环境 | 第15页 |
2.2 软件系统设计指导 | 第15-18页 |
2.2.1 混合模型 | 第15-16页 |
2.2.2 基于体系结构的开发模型 | 第16页 |
2.2.3 迭代方式 | 第16-17页 |
2.2.4 分层思想 | 第17页 |
2.2.5 编程特点 | 第17-18页 |
2.3 需求分析 | 第18-19页 |
第3章 软件设计 | 第19-30页 |
3.1 概要设计 | 第19-23页 |
3.1.1 总体流程图 | 第19页 |
3.1.2 调用分层系统流程图 | 第19-20页 |
3.1.3 逻辑结构图 | 第20-21页 |
3.1.4 用例图 | 第21页 |
3.1.5 软件结构图 | 第21-23页 |
3.2 交互系统子模块 | 第23-27页 |
3.2.1 基本功能 | 第23页 |
3.2.2 辅助功能 | 第23-24页 |
3.2.3 显示 | 第24页 |
3.2.4 手工分层 | 第24-27页 |
3.3 自动分层系统子模块 | 第27-30页 |
3.3.1 数据处理 | 第27页 |
3.3.2 特征提取 | 第27-28页 |
3.3.3 调试分析组 | 第28页 |
3.3.4 自动分层 | 第28-30页 |
第4章 交互界面系统的实现 | 第30-45页 |
4.1 代码分区 | 第30页 |
4.2 基本功能 | 第30-32页 |
4.2.1 文件读存 | 第30-31页 |
4.2.2 数据处理 | 第31页 |
4.2.3 调节配置 | 第31-32页 |
4.2.4 其他功能 | 第32页 |
4.3 辅助功能 | 第32-34页 |
4.3.1 数据统计 | 第32-33页 |
4.3.2 平面图 | 第33-34页 |
4.4 界面布局 | 第34-35页 |
4.5 井相关显示 | 第35-38页 |
4.5.1 表头绘图实现 | 第35-36页 |
4.5.2 draw 类实现 | 第36页 |
4.5.3 曲线绘图实现 | 第36-37页 |
4.5.4 道的组合 | 第37-38页 |
4.6 手工分层 | 第38-43页 |
4.6.1 页、井、道、表头等的互动操作实现 | 第38-41页 |
4.6.2 小层操作的实现 | 第41-43页 |
4.7 其他分层软件对比 | 第43-45页 |
第5章 自动分层系统的实现 | 第45-67页 |
5.1 自动分层实现流程 | 第45页 |
5.2 特征提取 | 第45-46页 |
5.3 数据处理 | 第46-51页 |
5.3.1 曲线和井的选取 | 第46页 |
5.3.2 格式处理 | 第46-47页 |
5.3.3 数值修正 | 第47-51页 |
5.4 分层用数据计算 | 第51-52页 |
5.5 粗分层 | 第52-54页 |
5.5.1 活跃度分层法 | 第52-54页 |
5.5.2 油层识别 | 第54页 |
5.6 油层校正 | 第54-60页 |
5.6.1 油层数量校正 | 第55-59页 |
5.6.2 层内差异分层法边界校正 | 第59-60页 |
5.7 非油层校正 | 第60-63页 |
5.8 边界再校正 | 第63-64页 |
5.9 实验结果总结 | 第64-67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