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地区煤矿采空区对地质环境影响的研究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14页 |
1.1 立项背景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4 主要研究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工作区地质环境条件 | 第14-26页 |
2.1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4-16页 |
2.2 气象、水文 | 第16页 |
2.3 地形地貌 | 第16页 |
2.4 地层岩性 | 第16-17页 |
2.5 地质构造 | 第17-18页 |
2.6 岩土体类型及工程地质特点 | 第18-19页 |
2.7 水文地质条件 | 第19-22页 |
2.8 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 第22-24页 |
2.9 小结 | 第24-26页 |
第三章 采空区勘查与综合分析 | 第26-31页 |
3.1 现场调查 | 第26-27页 |
3.2 取芯钻探 | 第27-30页 |
3.3 小结 | 第30-31页 |
第四章 采空区地表变形特征 | 第31-37页 |
4.1 采空区覆岩破坏特征 | 第31-32页 |
4.2 地表移动破坏形式 | 第32-34页 |
4.3 地表移动盆地的特征 | 第34-35页 |
4.4 小结 | 第35-37页 |
第五章 研究区地质环境影响分析 | 第37-50页 |
5.1 采空塌陷影响范围 | 第37页 |
5.2 地表移动变形参数 | 第37-39页 |
5.3 地表移动变形计算 | 第39-44页 |
5.4 工程建设与采空区的相互影响 | 第44-48页 |
5.5 地质环境影响综合分区 | 第48页 |
5.6 小结 | 第48-50页 |
第六章 采空区治理措施及建筑物设计核心 | 第50-54页 |
6.1 采空区治理措施 | 第50页 |
6.2 建筑物设计要点 | 第50-54页 |
第七章 结论及展望 | 第54-56页 |
7.1 结论 | 第54-55页 |
7.2 展望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附图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