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矿业工程论文--矿山压力与支护论文--矿井支护与设备论文--巷道支护论文

急斜特厚煤层综放回采巷道稳定性控制研究

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7页
1 绪论第7-16页
   ·问题的提出第7-8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8-14页
     ·锚杆支护技术发展现状第8-9页
     ·巷道锚杆支护技术的发展趋势第9-11页
     ·巷道锚杆支护研究现状第11-12页
     ·急倾斜煤层相关研究现状第12-14页
   ·研究的目标、内容与方法第14-16页
2 急斜特厚煤层综放回采巷道围岩稳定性影响因素及分类第16-24页
   ·急斜煤层回采巷道稳定性主要影响因素第16-22页
     ·工程地质因素第16-20页
     ·生产技术因素第20-22页
   ·回采巷道稳定性分类第22-23页
   ·本章小结第23-24页
3 急斜特厚煤层综放回采巷道围岩变形三维立体实验第24-37页
   ·相似模拟理论概述第24-25页
   ·实验模型的构建第25-28页
     ·研究对象及目的第25-26页
     ·模型设计及相似条件的确定第26-28页
     ·相似材料的确定第28页
   ·加载系统与测试系统第28-30页
   ·实验过程及结果分析第30-36页
     ·实验过程第30-31页
     ·巷道围岩位移特征分析第31-32页
     ·围岩变形的声发射特征分析第32-34页
     ·围岩破裂光学窥视分析第34-36页
   ·本章小结第36-37页
4 急斜特厚煤层综放回采巷道围岩应力与位移特征数值计算第37-46页
   ·FLAC~(3D) 原理概述第37-41页
   ·数值模型建立第41-42页
   ·计算过程及分析第42-45页
     ·模型开挖后未支护前状态第42-43页
     ·巷道锚杆支护后状态第43-45页
   ·本章小结第45-46页
5 工程实践第46-65页
   ·小红沟煤矿基本概况第46页
   ·支护形式和参数的确定第46-50页
   ·支护效果检测第50-64页
     ·测试设备第50-52页
     ·测点布置第52-53页
     ·测试结果及分析第53-64页
     ·综合分析第64页
   ·本章小结第64-65页
6 结论第65-66页
致谢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0页
附录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煤矿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系统研究
下一篇:采空区瓦斯运移规律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