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化学论文

半枝莲多糖的分离纯化和结构分析

中文摘要第4-5页
英文摘要第5页
中英文对照及英文缩写词表第9-10页
第一章 前言第10-17页
    1.1 植物多糖的研究进展第10-14页
        1.1.1 植物多糖的提取第10-11页
        1.1.2 植物多糖的分离纯化第11-13页
        1.1.3 植物多糖的结构研究第13-14页
    1.2 中药半枝莲的研究现状第14-15页
        1.2.1 半枝莲简介第14页
        1.2.2 半枝莲多糖的研究进展第14-15页
        1.2.3 半枝莲多糖的药理作用第15页
    1.3 选题的依据、目的和意义第15-17页
第二章 半枝莲多糖的提取及分离纯化第17-27页
    2.1 材料、试剂和仪器第17-18页
        2.1.1 材料和试剂第17页
        2.1.2 仪器第17-18页
    2.2 实验方法第18-21页
        2.2.1 半枝莲多糖的制备第18页
        2.2.2 半枝莲多糖的离子交换层析分级第18页
        2.2.3 糖含量的测定方法第18-19页
        2.2.4 糖醛酸含量的测定方法第19-20页
        2.2.5 蛋白含量的测定方法第20页
        2.2.6 盐分含量的测定方法第20页
        2.2.7 单糖组成的测定第20-21页
        2.2.8 紫外全波长扫描分析多糖样品第21页
    2.3 实验结果第21-26页
        2.3.1 半枝莲多糖的提取第21页
        2.3.2 半枝莲多糖的离子交换层析分级第21-22页
        2.3.3 总糖含量的测定第22页
        2.3.4 糖醛酸含量的测定第22-23页
        2.3.5 蛋白含量的测定第23页
        2.3.6 盐分含量的测定第23页
        2.3.7 单糖组成分析第23-24页
        2.3.8 紫外全波长扫描结果第24-26页
    2.4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三章 半枝莲酸性多糖酶解产物的分离纯化第27-38页
    3.1 材料、试剂和仪器第27-28页
        3.1.1 材料和试剂第27页
        3.1.2 仪器第27-28页
    3.2 实验方法第28-29页
        3.2.1 半枝莲酸性多糖酶解产物的制备及分离纯化第28页
        3.2.2 总糖含量的测定方法第28-29页
        3.2.3 糖醛酸含量的测定方法第29页
        3.2.4 蛋白含量的测定方法第29页
        3.2.5 均一性及分子量分布测定第29页
        3.2.6 单糖组成的测定第29页
    3.3 实验结果第29-37页
        3.3.1 半枝莲酸性多糖酶解产物的制备第29页
        3.3.2 半枝莲酸性多糖酶解产物的组成分析第29-31页
        3.3.3 半枝莲酸性多糖酶解产物的离子交换层析分级第31-33页
        3.3.4 半枝莲酸性多糖酶解产物的凝胶过滤层析第33-34页
        3.3.5 分子量及均一性分析第34-36页
        3.3.6 单糖组成分析第36-37页
    3.4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四章 半枝莲酸性多糖酶解产物的结构分析第38-54页
    4.1 材料、试剂和仪器第38-39页
        4.1.1 材料和试剂第38页
        4.1.2 仪器第38-39页
    4.2 实验方法第39-41页
        4.2.1 硫代巴比妥酸实验第39页
        4.2.2 红外光谱扫描分析第39页
        4.2.3 部分酸水解第39-40页
        4.2.4 ESI-MS检测第40页
        4.2.5 甲基化分析第40-41页
        4.2.6 核磁共振分析第41页
    4.3 实验结果第41-53页
        4.3.1 红外光谱分析结果第41-43页
        4.3.2 WSBP-A-UD2b的结构研究第43-47页
        4.3.3 甲基化分析结果第47-48页
        4.3.4 核磁分析结果第48-53页
    4.4 本章小结第53-54页
论文总结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9页
致谢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七种真菌多糖免疫活性的筛选及杏鲍菇多糖免疫机制的研究
下一篇:雷公藤红素通过逆转EMT抑制SKOV-3细胞的侵袭转移